0.5公斤零件撑起400公斤重量:中国用激光制造火箭

军迷圈
文|图说军事
据媒体报道,我国航天使用了一种新技术来解决航天器的制造问题,这种被命名为增材3D打印的模式能够轻松解决之前很难解决的工艺和材料问题,一举能让我国航天器的技术提高数倍,并且也解决了航天上的多个问题。之前我国曾经宣称,要在2030年前让航天技术超过俄罗斯,在使用普通技术的情况下,想超越虽然不是不可能,但难度很大,而在采用3D打印的情况下,不但超越可能性更大,在技术上也更加领先一些,但只有“弯道超车”才是超越的最好办法。
航天技术是人类科技中最高端的一部分,这主要也是因为特殊的情况和航天上的高标准,让航天器和火箭都非常难制造。如俄罗斯装备的RD180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自重仅有5.5吨,甚至还不如一些航空器的发动机,但其推力却达到400吨以上,推重比高达80左右,是正常航空发动机的10倍,虽然火箭发动机的寿命并不长,只需要坚持几分钟即可,但对材料技术的考验非常高。
在之前,我国所有的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都是高级技工直接手动制造的,不但影响性能,也影响了生产效率,并且很容易影响到可靠性,我国之前的长征5号火箭发射失败原因就是如此。但3D打印完全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3D打印的性能不但先进,并且制造速度快,精度高,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不同备件,因为是采用增材制造的原因,还可以保证零件的重量,能够把重量降少到之前的一半甚至十分之一,3D打印可以制造出城中路达到上百倍自身重量的备件,这种零件用在发动机和承重部件上,不但能提高发动机的性能,还能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很难出现发射失败的情况。
据中航集团宣称,我国的航天发射要在未来再次提升,最终要达到轨道同时运行数百颗卫星的水准,每年发射数十次上百颗航天器,届时完全可以达到每周发射一次的水准,也只有3D打印才能保证这个生产效率和质量。未来航天发射上,技术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包括在发动机上,未来航天发射也更多会采用氢氧火箭发动机,氢氧火箭发动机不但安全无污染,推力相对来说也更足,我国已经开始研发YF77和YF100型氢氧火箭发动机,不但拥有极强的性能,并且在未来火箭发射上也能更占便宜。在发动机,装备制造上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了新的方向,3D打印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事实上,这也是全球航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中国航天技术在全球也属于后发者,虽然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逐渐进步,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追上了国际领先水平,但相对于美俄这种航天大国,我国技术还有一定差距,而技术革新毫无疑问是我国追上航天大国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