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被锁定五代机神话破灭?天真!换成其它战机也一样!

军迷圈官微
文|兵器次元

图为美军F-22战斗机
近日,号称美国空军王牌的F-22A“猛禽”战斗机被媒体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起因是本月24日一组来自于苏-35战机红外探测系统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其内容显示一架F-22位于苏-35战机红外探测系统的瞄准环之下,并且处于一个劣势的飞行姿态,样子十分狼狈。

图为F-22遭到锁定的画面
据悉,此次事件中苏-35之所以能够成功捕获到“猛禽”战机是由于其机头配备了OLS-35红外搜索系统,后者对于雷达反射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的迎头和追尾目标分别拥有35和90公里的探测距离。在双方都具备高度态势感知能力的现代空战体系当中,战机往往不能随意开启雷达探测目标,因为此举极易暴露己方位置。而诸如OLS-35这种红外探测系统恰好就是在雷达未开机时为战机提供100公里范围内的有效探测手段,可以让其在侦测目标到发动攻击的整个过程之间保持静默状态,意义重大。

图为苏-35战机
事件中追击F-22的苏35战机则是俄罗斯空军的顶级装备,动力系统为两台117S矢量发动机,其赋予了苏-35强大的机动格斗能力。不仅如此,苏-35在机翼和机身下方安装了多达12个挂点,可搭载各型精确制导武器。其机头配备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对常规战斗机的有效探测距离可达400公里。即便如此,苏-35也仅仅是一型强大的第四代战机,看似先进的雷达在面对隐身战机时并无法发挥出全部效能,红外探测手段也不可能完全取代远距离探测雷达,因而其并不具备和F-22这种五代战机直接进行远距离交锋的能力。

图为美军E/A-18G“咆哮者”战机
对于媒体的嘲讽和质问,美国军方也有人士回应称,该事件并无法说明苏-35战机优于F-22,相反,在这种距离上其它战机也同样有机会压制F-22战机。例如在曾经一次内部对抗演练中,E/A-18G就“击落”过F-22战机,前者作战方式就是依靠后者的雷达死角悄然接近目标,在一个较近的距离开启雷达将之锁定并发射模拟的AIM-120导弹摧毁了F-22战机。

图为德国空军“台风”战斗机
不仅如此,在2012年举办的“红旗军演”中,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还曾多次击败F-22A“猛禽”战机,前者飞行员甚至嘲讽道“犹如品尝了一顿猛禽沙拉”。但事实上,台风的胜利也是在视距内空战阶段取得的,这个时候F-22的隐身优势几乎荡然无存,交战双方就可以通过机动格斗,抢占阵位等方式进行公平的较量。尽管F-22使用了二元矢量引擎,但其在格斗距离充其量也只是一架强化过的传统战机,诸如苏-35这种第四代战机还是有机会将之击落的。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一旦发生战事F-22并不会给对手近身的机会,早在超视距阶段F-22就能依靠自身强大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发现敌机。即使在雷达不开机保持静默状态时,F-22也能通过ALQ-94被动探测系统在数百公里的距离内侦测到来袭目标,随之而来的便是由其发射的大量远程空对空导弹,常规战机此时则毫无还手能力只得选择机动规避导弹或者被摧毁,而这种“非对称作战”模式也正是五代战机的优势所在。
作者:千羽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