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曝光率非常高的轻机枪, 真的有这么厉害?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事杂谈

十一年式机枪的导气孔可以调整,枪口部设有避火罩,枪管之外有螺旋形散热片,配有两脚架,但是两脚架不能伸缩,供弹具别具一格,不是弹匣,不是弹链,而是一个较大的供弹漏斗,可以装弹30发。该枪的退壳挺很长并露在枪的外边,标尺为固定弧式,偏于枪身的右侧,在枪机上配有一个油壶。十一年式轻机枪具有良好的散热设备。

但是在射击的时候,升温很快,据试验表明,该枪射击时,连续射击300发子弹,其温度可以升高300摄氏度左右,这样很容易使膛线磨损或者膛面烧蚀,因此连续射击以300发为限。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6.5毫米步枪弹,弹头初速为756米/秒,有效射程600米,标尺射程1600米,理论射速500发/分,膛线右旋4条。全枪长1100毫米,枪管长485毫米,瞄准基线470毫米,枪全重10.2公斤(不带两脚架)歪把子的缺点不少,在枪机上配有一个油壶,就是为子弹不断涂油,否则就会出现抛壳不畅。

十一年式轻机枪: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年),研制了一种口径为6.5毫米,自动方式为导气式的轻机枪,并定为制式装备。枪的全称为:日本6.5毫米十一年式轻机枪,此枪俗称“歪把子机枪”。这种结构设计,装满30发子弹,重心会向左倾斜,开火的时候要向右加力修正,连续开火,非常容易向左偏,影响射击精度。这是其不够人性化原因之一。

与其他轻机枪不同,它的瞄具在右边,射手的头颈要歪到右边,尽管其枪把已经设计向右歪,但操作起来,极不顺手。之是其不够人性化原因之二。脚架40厘米高,普通的机枪脚架都是在30厘米以内,脚架过高,瞄准线偏高,射手要露出整个头当把子,一仗下来,倒几个机枪手,这是一大败笔。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大批包括坦克,迫击炮在内的新式攻坚兵器被发明出来,轻机枪也是其中之一。

但需要注意,这个时代所谓“轻机枪”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一个标准,人们只不过草率的将一切比原有的来的轻,可以单人携带的机枪都一概的叫做轻机枪,甚至美国著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也被归在此列。本文的主角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就是在这样一种各国对轻机枪无论是结构亦或是使用方式,战术都完全处于迷惘期中,登上历史舞台,而这或许便是该枪坎坷生涯的缘由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