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德械师”的命运:曾一度逼退日军进攻 最终却全军覆没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观察室

原标题:中国“德械师”的命运:曾一度逼退日军进攻 最终却全军覆没

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原德械师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被任命为民国海军总司令。很多南京的同僚知道这个消息后,都跑过来祝贺桂永清,并由衷的感叹道"你们德械师都是一流人才啊"桂永清却表情没落的回道"一流人才都在南京牺牲了,剩下来的都是二流的,包括我"

推翻满清的孙中山,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认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根本就无法保证革命的成果,到最后,只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更坏的局面。因此黄埔军校就此开创,开始了他们自己的宿命。

在中原军阀大混战后,蒋介石获得了胜利,并象征意义上的统一了全国。此时的蒋介石拥有将近二百万人的部队,而其中黄埔军校体系出来的人就占据了将近五十万人,这五十万人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中央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然而很快,军队的高层就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存在部队中。当时黄埔的很多教官都毕业于保定军校,而这个军校是袁世凯在光绪年间开设的。因而很多的军事理念和战术技术以及对于武器装备的使用和维护都与当时的国际军事水平有了很大的滞后。

而此时,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活动也日益猖獗,特别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战自溃,导致东三省全部沦陷。日本立即扶持前清退位皇帝溥仪为满洲国的皇帝,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但是日本人得陇望蜀,在东北被吞并后,又开始打华中的注意。日本虽小,也有巴蛇吞象之志。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中日必有一战,可是面对日本这个强劲的敌人,很多人心理确实慌的很。

于是人们就把目光转向了远在欧洲的德国,其实在三十年代,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一直不错。早在北洋海军建军之时,就从德国购买了三艘铁甲舰。随后,李鸿章又出访了德国,见了当时的德国首相俾斯麦,建立起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又追加了几十门克虏伯大炮,装备在海岸的炮台上。

德国因为一战的失利,整个欧洲国家都被人嫌弃和打压。再加上裁军,使得很多的德国军人因此没有了生活的来源。他们中间的优秀的人才,就被邀请来到中国。

因此,通过几个在中国做军事顾问的德国军人做介绍,准备让德国帮助中国军队建立四十个德械师,这样的话就可以有实力对抗日军的来犯。中国的第四位德国顾问法肯豪尔,帮助了当时的中国设计了对日防御体系,也同时训练四支全部依照德军标准建设的部队。这四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德械师,他们分别是87师,88师,36师和教导总队。

依照德军的标准配备,一个德械师就要有36们野山炮,再配备4门150毫米的榴弹炮,组织一个火炮营。但是因为到了后期,希特勒上台,疯狂的扩军备战,对中国军事援助也就慢慢停止,再加上中国当时的经济基础薄弱,一直到1937年淞沪会战开始,我军全部也只装备了一共138门山野跑和24门150毫米榴弹炮。

淞沪会战之时,在上海的日军一共投入兵力高达十二万人,两百辆坦克和两百多架飞机,再加上停在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一下子整个上海成为了血肉搅碎机。在开战之初,德械师87师和88师就最早投入到战场,而且战果显赫,曾经一度逼退日军的进攻。但是随着日本航空母舰投入战斗,中国的空军几乎全军覆没。江面上,日军军舰上猛烈的炮火,飞机的狂轰乱炸,两只德械师几乎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就伤亡过半,但是就算这样,他们依然死战不退。随后,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中国军队的南大门洞开,中央军第一军八师八千人首先赶去阻击,苦战四天后,等到援军来接替时,撤下战场的士兵只剩下七百人。由此可见战役的凶残与酷烈。

十一月十一日,上海沦陷。

接下来就是更加惨绝人寰的南京保卫战。

可以这么说,在淞沪会战时,中国几乎已经拼光了国内所有的精锐部队,撤到南京的几乎是一些残军,几乎都很难找到成建制的部队,完全就是一个疲惫不堪的军队。因此在这个时候,仅存下来的德械师几乎就是整个南京保卫战的支柱。

南京保卫战中最惨烈的战役就是88师守卫的雨花台和中华们。其中262旅的朱赤在守卫雨花台时,冒着日军的飞机以及炮火的猛烈攻击,死战不退。等到十二日,朱赤的身边几乎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刻,是把炸出来的肠子重新塞回肚子里,带着仅剩下的士兵又迎向了进攻过来的日军,最后全部战死。264旅的高致嵩最后因为弹尽粮绝,带着最后的士兵和日军开展白刃战,无一人投降,全部殉国。

曾经头戴M35钢盔,配备中正式步枪的德械师,就这样从历史长河中逐渐隐去。真可谓,落日硝烟,孤城残血,一寸山河一寸血。(利刃/火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