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300架3.5代战机服役,我主力战机实力已仅次于美国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晨曦防务

以前,我国空军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规模较大,性能一般。歼20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大家的士气,因为它代表我国航空在战斗机制造领域,已经超过了欧洲,与美俄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但具体到空军现役主力装备方面,由于前面主力基本还是3代中期型战机,空空导弹也基本是3代中期水平,所以在主力战机性能方面还落后于欧洲几个强国(主要装备台风、阵风等3.5代战机,拥有4代格斗弹),甚至相对于日、韩、新加坡等国也不占优势(装备F-15E的较新型号或拥有4代格斗弹)。虽然我们数量比别人多不少,但由于性能方面的差距,说我们比别人强,总还是有不少人有意见的。但现在,这一形势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本文所有分析均根据公开资料)。

最近,中国空军网发布了我国歼10C战机座舱的高清侧面图片,在座舱侧面以及弹射座椅上,清晰的印着这样一串符号“J10C0255”。根据以往的规律,这应该是歼10C第2批第55“标号”架的意思。不过,笔者查询了多张歼10C以往“黄皮机”的标号后发现,其实早在歼10C的第一个批次,就开始使用“2XX”的代号了。也就是说,成飞应该是把歼10B和歼10C一起算的,歼10B的标号都是“1XX”,而歼10C一开始就是“2XX”了。所以,这应该是歼10C的第一个批次第55“标号”架。那么,歼10C现在实际生产的有多少架了呢?

第235标号的歼10C

从2014年开始,歼10B/C系列的生产规律大概如下:每两年一个大批次,每个大批次50-60架;此外,有时也会生产少数的歼10S(双座型)进行补充。早在2016年初,网络上就出现了歼10C第235标号架(也就是产量过半),这也就意味着,在2016年全年,最多到2017年初,歼10C的第一个就将生产完成(标号25X的图片于2017年上半年放出)。现在已是2019年初,这意味着歼10C的第2个批次应该已生产完成。这样的话,歼10C的总数量将达到110多架,加上歼10B的56架,歼10B/C系列的总数量已达到160多架。由于我国已装备歼16约100架,另从俄罗斯购买了24架苏35,所以我国3.5代战机的总数量已接近300架。

由于日、韩以及欧洲几个主要强国的空军先进战机数量,均为200架上下,其中日本F-15J属于中早期型号,目前只有不到100架进行了中期升级,韩国的F-15K并没有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英、法、德等国台风、阵风的装备数量分别也不过100多架,所以,我国主力战机不仅在性能上赶上了欧洲几个强国的水平(3.5代),超过了日、韩等国的水平,而且在规模上也大大超过了他们。并且,我们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国产的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目前只有日本、英国开始装备外购的F-35战机,韩国、新加坡的还未到货,德国、法国等并没有购买的打算;所以,在隐身战机方面,我们同样走在了前面。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正式的说,我国空军在战机领域已处于世界第2梯队的前列,仅次于美国。

至于大家都关心的俄罗斯,首先,俄罗斯3代机总数量少于我们;其次,俄罗斯真正算3.5代的苏35战机目前装备数量为70多架,算3.25代的苏30SM(也就是苏30MKI的国内版)为110多架,新一代的苏57本年度订单2架,与我们还是有差距的(缺钱没办法啊)。

对于后面,由于目前各主要国家已逐渐开启4代隐身战机时代,后面比拼的将是4代机的数量了。我国后面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财力放到新一代战机的生产上。毕竟,隐身战机生产规模越大,价格越便宜,平均维护费用也越低。生产数量所带来的单价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F-22在当初187架生产完成后,如果继续采购100架,飞离价格就能大幅度降低到1.1亿美元多;如果能够完成当初770多架的生产计划,其单价甚至能降低到1亿美元左右。美国当时因为缺乏对手而停止了F-22的继续采购,我们要吸取这个教训。

作者:寻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