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对越反击战半自动步枪不给力,解放军紧急换用56式冲锋枪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沈听雪

1950年代中期,中国通过仿制苏军制式武器定型生产了56式枪族,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轻机枪。从此,解放军确立了第一代国产步兵轻武器装备体系。

56式枪族列装部队后,深受广大指战员好评。这三种武器具有枪族的主要特点,口径统一、弹药通用,且工艺相对简洁,可靠性好,有效减轻后勤压力,适于大规模生产和装备部队。因此,在20多年时间中,56式枪族成为解放军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56式枪族发挥了强劲威力。在比较空旷的高原战场上,56式半自动步枪适于远距离精准射击,56式冲锋枪中近战火力凶猛,56式班用轻机枪能持续压制敌人,三枪搭配,如虎添翼。反之,印军还主要是二战时期武器装备,英77步枪、司登冲锋枪和布伦式轻机枪是步兵班的主要配置。相比较之下,印军的步枪射速低、冲锋枪火力近、轻机枪容弹少,被解放军的56式枪族完全碾压。结果在双方步兵的对决中,印军大败亏输,损兵折将。

1975年,解放军全军进行了一次体制编制调整,根据地形和假想敌不同,陆军编制装备实行南北方分编。其中北方部队步兵班11人,装备56冲锋枪2支、56式半自动步枪4支、56式班用轻机枪1挺、69式40火箭筒1具、单兵火箭1具;南方部队步兵班9人,装备装备56冲锋枪2支、56式半自动步枪5支、56式班用轻机枪1挺,无火箭筒和单兵火箭。

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解放军以南方部队为主力投入作战。然而在越南北部的高山丛林地区战斗,地形障碍多,观察困难,双方往往会在50米距离内突然遭遇,因此非常强调近战火力的高效能。越军常年在这种地形下作战,经验丰富,步兵班装备基本为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火箭筒的组合,强调自动火器充足。而解放军的56式半自动步枪射速慢,加上丛林障碍多发挥不了远距离精准射击的特长,劣势尽显,被越军的自动火器压着打。作战期间,解放军在吃了很多亏后,大量换用补发或缴获的冲锋枪对抗敌人,这才弥补了火力上的差距。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解放军吸取了经验教训,开始提高步兵班自动火器的比例。当时中越边境的形势依然紧张,时有战斗发生。从1981年收复法卡山、扣林山作战开始,解放军参战部队全部以56式冲锋枪换下了56式半自动步枪,有效加强了步兵班组火力,在作战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后到了老山轮战期间,性能更加均衡的81式枪族(包括81式自动步枪和81式班用轻机枪)也投入作战,在实战中表现良好,成为广大官兵喜爱的新一代枪族装备。

从援朝战争的50式冲锋枪到81式自动步枪,这些武器装备在解放军历史上走过了30多年,克敌制胜,扬我军威,立下不朽功勋,值得永远铭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