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迟迟不引进苏34,恍然大悟:竟和这一战机有关

军迷圈官微
文|紫龙防务观察7
图为歼轰7A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此前为何一直迟迟不引进苏34呢,答案曝光,竟和这一战机有关,这款战机就是歼轰7A。在前段时间举行的东方2018演习中,中国空军派出了歼轰7A远赴俄国参加军事演习,歼轰7A在演习场上的表现碾压俄空军的苏34战机。俄罗斯方面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杀手锏,难怪迟迟不引进苏34战机了。
作为曾经中国空军的对地打击的主力战机,歼轰7A于1973年开始立项,当时是由西飞和603所一同进行研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中国空军拥有一款和苏24和美军F111一样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首架战机在1988年完成了试飞的测试,1992年正式入役。
图为苏34战机
从设计来看,歼轰7A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高位后掠翼设计,进气道在战机的两侧,只有一个垂尾,这些主要是参考了苏24和美国F111的一些设计,战机全长22米,宽12米,起飞重量达到34吨,歼轰7A在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空军气动外形最好的一款战机。
动力系统采用的是两部涡扇9引擎,这台发动机原型是英国罗罗公司的MK20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也是中国战机第一次使用西方产品,在使用加力时这型发动机可以产生9305千克的推力,推重比达到6.5,在以最快速度飞行时,歼轰7A能做到1.7马赫,在当时这型发动机的性能在中国远超其他同类产品。
图为歼轰7A战斗轰炸机
因为是一款对地打击的战机,衡量歼轰7A战斗力最重要的就是其武器挂载能力,歼轰7A一共拥有8个外挂架,其中8个全部在机翼上,机腹上还有一挺23毫米机炮,战机总共可以携带5吨的弹药,能够挂载C801反舰导弹,或者50-250千克的普通炸弹,为了让歼轰7A有一定的空中作战能力,在翼尖部位能携带2枚霹雳5/8/9空空导弹。
从90年代开始服役,歼轰7A在歼16服役前,长期作为中国空军对地打击的绝对主力,其性能完全不逊色于同级美俄的战机,而且在后续型号中,歼轰7A改进了许多电子设备,而俄制的苏34因为长期得不到升级和俄电子器件本身水平就偏低,被歼轰7A击败也算是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