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斗机巡航时,飞行员体力消耗到底有多大?

军迷圈官微
文|看北朝
楼主“maijiwen”:后世总结的日本人在瓜岛空战失利的原因里,日本飞行员要飞很久才能到瓜岛空战导致很疲劳,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失利原因。
但是拉包尔到瓜岛1000km,零战21要飞3个半小时,然后作战10分钟后返航,3个半小时不算很久吧?飞行员在起飞进入稳定的航线之后,进入作战空域之前,除了偶尔修正一下航行,还需要进行什么费体力的工作吗?
强袭:二战飞机不是电传动的……饥渴的大斧:那时候没有自动飞控,飞行员一路上都要消耗精力的。你手动开3小时汽车感受一下。maijiwen:那个时候的飞机稳定性这么差,需要飞行员时时刻刻进行操作保持航向吗?饥渴的大斧:是的。kkkone:你开车也得拐弯和加减速,汽车可是有助力的,你找个方向没助力的老车试试看就知道了。
飞机在飞行中会遇到各种气流和天象,你得控制飞机啊,那时的飞机又没有助力,就靠几根钢丝去拉拽翼面,当然是非常累的。HeavenDevil:液压助力和自动驾驶仪都不存在的玩意你单人飞三个半小时还能有什么战斗力,机动动作都没啥力气做了。为了吃饭,前进:顾诵芬老人家书里说过,那时的飞机受技术制约,静安定的飞机不灵活,灵活的必然静不安定,因为没有主动介入的飞控技术,全程人力控制,而且作战飞机对飞行姿态变化敏感,人力介入就更费力了。HeavenDevil:远程作战成熟是液压助力和自动驾驶仪普及的时候了。要么就学轰炸机玩双驾驶员,反正单座玩不来。脱壳穿甲弹:事实上零战飞行员可能还要在飞行途中进食,西泽广义从餐包里拿出汽水解渴的桥段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要考虑到,编队飞行,而且是掩护一式陆攻和99舰爆这些贵重货物,同时不断进行观察,进一步加剧体力消耗。作为防御方,早期预警的优势和地面引导给盟军在瓜岛的截击作战带来的益处是决定性的。
日方有限的几次大胜,比如瓜岛第一天台南空的表现,以及后来台南空、3空的几次胜利,都要以美方地面引导和预警出错为前提。小白之友:单发飞机根据螺旋桨的旋转方向会逐渐偏航,飞行员必须时刻校正方向舵。其实就高速公路上开3.5小时汽车也很累人了。低调摄狼流浪猫:哪怕在平原开直线,开三个小时都要停下来歇一下,更何况当时的飞机基本都是空中健身房,三个多小时后还不能休息而是直接进入高强度的空战,了解一下……
另外提到进食,相比于本子那个米饭为主的饮食,美地瓜那种高蛋白+(相比之下)高纤维的饮食使得飞行员更能保证体力还有耐饿?isu122:从饮食上说,确实米地瓜的比较占优。鲜烈之龙:我记得还有飞机上如何如厕的段子。isu122:飞行员回忆录,B-17,B-24,兰开斯特什么的都有......hikarihikari:克拉克森这死胖子之前有一次谈80年代车提到关于方向盘助力的段子。
tankdisband2:80年代的经济型车居然没有助力方向盘?
isu122:老普桑有助力方向盘么?
snowsakura:没有,我家第一辆车就是化油器老普桑,方向盘沉得要死。
种非渣8渣非种:玩玩模拟飞行游戏就得了,尤其飞飞零战,感受一下整个飞机自觉往右扭是什么滋味。
深潜者:方向舵不能与油门/变距器联动吗?
eumenes:没有,但有的飞机方向舵有配平片,可以多少抵消一点扭矩影响。
jerry-dong:战斗机巡航速度与满载轰炸机有速度差,护航时只能在编队上方Z字左右横移前进,各国都是这样,所以都反感远距离贴身护航。
ss上尉:而且日本飞机所谓大航程,很多都是靠飞行员拼命控制节流阀来实现的,坂井三郎还是哪个回忆录说自己浑身汗都湿透了,而且屁股坐垫都很难受,回去爬出机舱都没力气了。
就这样飞到了还要打仗,打完仗还要飞过来。光路上那个节流阀使劲控制就很费神了,累都累死了。
racher:你只要坐进过飞机驾驶舱,哪怕是现代战斗机的,不要你开,就在里面坐三个小时,都能累死你。空间狭小+闷热或寒冷,三个小时会异常的难受的。
wxz:手动控制,没有助力。编队飞行,注意力集中。接近目标地时还要注意搜索。受伤返航时负担很重。
来回七个小时。累死人。估计出汗脱水可以减肥10kg以上。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 北朝网友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看北朝)。 获取更多军事历史方面的知识,北朝论坛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