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一时的“列队枪毙战术”,为何被踢出了近代欧洲战场?

军迷圈官微
文|明清史研究1
文|时间の凝固者
列队冲锋的由来
如果把你放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你会怎么样?相信大多数人首先做的一定是先找一个掩体,把命保住了,再想着如何迎击敌人。但如果穿越回近代早期的欧洲战场,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景象:无数热血男儿,在枪林弹雨中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口号向敌阵冲去。
这就是欧洲近代的列队冲锋战术。因为大家一起排着队开枪,没有任何的掩体等防护措施,就好像是刑场枪毙犯人一样,所以这一战术又有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呼,叫作列队枪毙。
难道近代的这些欧洲士兵比现代士兵勇敢,在枪林弹雨中不找掩体的?
非也。而是因为就算是枪林弹雨,自己被打中的机率也非常低。
火枪技术从东方传入欧洲后,欧洲发现火枪威力巨大,可以有效击穿重甲骑兵的盔甲,而且火枪手训练的成本非常低。于是火枪技术在欧洲迅速发展开来。到了近代,火枪已经成为欧洲士兵的制式装备。
但当时的火枪普遍使用的是前装滑膛枪。枪管内部没有膛线,加上子弹为球形,导致了火枪的命中全靠信仰。因此为了提高火枪的杀伤效率,必须将火枪手列阵,通过提高火力密度以达到增大杀伤效率的作用。这就要求士兵们必须在战场上排好队开枪。
同时因为当时的火枪是前膛枪,火枪的再装填速度极慢。由此诞生了三段射击战术,即士兵们排成三列,第一列射击,第二列准备射击,第三列装填。第一列射击完后迅速退到第三列进行装填,由此进行分工协作,以提高射击的频率。
技术改变战术
(前膛枪)
排队枪毙战术是为了配合前装滑膛枪使用,但当前装滑膛枪被取代后,这一战术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膛线、锥形子弹以及后膛枪技术的出现,使得战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士兵们手中的前装滑膛枪变成了后装来复枪。
后装来复枪克服了前装滑膛枪命中精度低、再装填速度慢的缺点,让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真正拥有了一样实用的远程杀戮工具。此时如果再进行列队射击,那就是真的去给敌人送人头了。因此到了19世纪后半期,散兵战术取代了列队冲锋的战术。
(后膛枪)
排队冲锋战术真的完全退出军队了吗?非也。我们军训时候练的队列,其实就是来源于这种战术。虽然这种战术已经在战场上没有作用,但它对于培养士兵的集体意识、纪律意识,仍然有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美】罗比特.布鲁斯 【英】伊恩.迪基等:《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
【美】罗比特.布鲁斯 【英】伊恩.迪基等:《图解世界战争战法:近代早期》
【美】罗伯特﹒L.奥康奈尔 【美】约翰﹒巴彻勒:《武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