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可以没弹壳?事实证明武器越怪越失败!

军迷圈官微
文|火器营
从枪诞生至今设计师们就一直千方百计的想要在保证杀伤力的同时降低子弹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子弹。中美俄也分别在冷战后期搞出了自己的小口径弹药。但是有没有想过直接把子弹的弹壳给去掉,只用发射药来击发弹头,这样岂不是可以更减重量?这样的设想虽然成为了现实但无壳的代价真的很大,最终也只能成为无人问津的奇怪设计。
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接替联邦德国现役的G3步枪,HK公司开始研制G11无壳弹步枪,并于90年代基本完成研制工作。联邦德国本来计划采购35万支G11步枪,但是后来实际测试了性能之后放弃了这款步枪。后来即使HK公司做出了不少改进以期出口,最终也只能小规模的在德国、美国的特种部队里面小范围试装备,成为无人问津的失败品。
G11步枪枪长750mm,空枪重量3.6千克,弹匣容量50发,射速2000发每分,发射4.7mm无壳步枪弹,枪口初速930米每秒,有效射程大于300米。它可在300米距离击穿6mm厚钢板,或击穿600米处的头盔。按道理来说这些数据看起来G11步枪是一把合格的步枪,但是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其独特的无壳步枪弹上。
无壳弹的原理就是在发射药中添加一些粘合剂,然后将弹头与发射药固定在一起,发射时靠发射药在枪膛内燃烧推出弹头。然而这些发射药的燃点并不高,很容易在连续射击过后直接被枪膛引燃发射药,就算没有走火打到友军也是会影响正常射击的。当年参加试验的士兵曾说G11步枪在连续射击时会发出“杜鹃一般的叫声”过早击发弹药。当遇到哑弹、卡弹打不响的情况下排除故障的方法就是再次直接拉动枪栓将这颗子弹从抛壳窗抛出。然而子弹没弹壳的G11根本没有抛壳系统。因此很可能在战场上和敌人火拼激烈之时,被一颗子弹死死卡住无法开枪,这是非常致命的缺陷。
因为这些缺陷德国当时在评估过后取消了这笔订单,而HK公司也很不甘心,专门针对这些毛病做出了改进。G11K2型上已经基本解决了自燃、抛壳问题,但是成本也一路飙升了不少。对于以10万为单位的制式步枪来说根本不适合,因此也就只能以极小的规模活跃在特种部队。
不能否认HK公司在枪械制造方面有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枪械最终能否量产并装备部队不仅在于枪械性能要好,更重要的在于枪械成本要适合大量装备且维护简便,HK公司显然就忘记了控制成本,这才导致这款G11K2步枪一出生便没落的结局。
本文由火器营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