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重型巡洋舰在二战中有哪些具体用处?对抗敌人的巡洋舰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鸿儒之志

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冻结了各国海军新型主力舰的建造工作,并对未来主力舰的吨位和火力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此外,这个条约还明确了主力舰的定义,即标准排水量超过10000吨或是主炮口径大于8英寸(203毫米)的军舰。这个定义其实是有来由的,因为当时各国海军为了对抗假想敌的巡洋舰,开始建造更大更强的巡洋舰。有人担心,建造更大更强大的巡洋舰引发的军备竞赛可能会影响到条约限制主力舰的有效性,并鼓励各国在条约的限制之外建造专门用于猎杀敌方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因此,经过各方协商,条约将巡洋舰的吨位和火力限制在标准排水量10000吨和主炮口径8英寸以下。

但这并不代表各国海军在巡洋舰方面的竞赛就此结束。此后,各国海军纷纷按着条约的上限建造新巡洋舰。虽然不同国家给这些新巡洋舰赋予的任务职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对抗敌方的巡洋舰。当然,从事后诸葛亮角度来看,猎杀敌方巡洋舰最好的选择就是建造高速主力舰,像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一般地建造大型巡洋舰性价比并不高。例如,建造2艘重巡洋舰的资金,可以建造1艘高速主力舰,而在实战中,高速主力舰可以凭着在装甲方面的优势,战胜2艘重巡洋舰。可是,由于条约冻结了各国海军主力舰的新建,建造重巡洋舰也就成了各国海军在条约时期对抗敌方巡洋舰的唯一选择。

到了二战,虽然条约已经失效,但由于资金和产能的限制,各国并没有能力的建造出足够的主力舰来接替这些重巡洋舰。因此重巡洋舰在二战的环境下,依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虽然各国给这些军舰分配的任务各不相同,但不管是舰队护航还是夜间突袭,其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对抗敌方巡洋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