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这欧洲直升机也不错,为何我军就偏偏独宠黑鹰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牛录谈天

对于我国的航空工业来讲,直升机的研发一直是短板。目前,三军通用的为直8/9,海军专用的为卡28(数量较少),陆航专用的为米17系列。直10/19的服役总算解决了武装直升机的问题,但10吨级三军通用直升机却始终没有着落。

直到2006年的珠海航展,中航工业的展台上赫然出现了10吨级通用运输直升机的模型,大家才明白,我军还是念念不忘黑鹰啊!从1984年进口24架黑鹰直升机算起,我军苦苦等了三十年。黑鹰直升机(UH-60)大家都不陌生,是美国西科斯基研制的一型10吨级四旋翼、双发通用直升机,有着近乎完美的通用性。进入中国后,就在青藏高原表现出飞行时间长、飞行半径大、挂载能力强、悬停稳定、低空抗坠毁等众多优点。2008年的四川地震,黑鹰依然冲锋在救灾抢险的第一线,更让人刮目相看。

但不少人也有个疑问:黑鹰性能是不错,可美国人盯得太紧,处处设卡,没法再进口了。既然我国现在使用的直8/9均是当年蜜月期从欧洲引进的,为何不接着从欧洲再引进一型10吨级通用直升机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仅从技术角度,价格、技术壁垒等因素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首先,欧洲有没有性能优异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

有,NH-90直升机。它是上世纪80年代欧洲法德等国在北约名义下联合研制的新一代通用直升机,分海军型、陆军型两种基本构型,最大起飞重量10吨,动力装置为两台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和透博梅卡公司联合研制的RTM322-01/9型涡轴发动机,采用了无腐蚀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电传飞行控制,复合材料旋翼等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当然,欧洲也不是铁板一块,英国和意大利也搞出了EH101“灰背隼”多用途直升机。EH101采用3台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达15吨,与NH-90的任务侧重点不同,但存在一定重叠。

其次,为何我军偏偏独宠黑鹰?

黑鹰直升机的用途是人员的运输,因此采用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两侧大开门、无尾门设计。后三点起落架的抗坠毁性能远高于前三点起落架;两侧大开门设计使得机降时人员从两侧快速登机/离机,还可布置舱门机枪对敌方进行火力压制;没有尾门使得机身的高度降低很多,在减少侧面受弹面的同时,还便于装进运输机进行快速部署(拆除旋翼)。黑鹰偶尔也可以挂载一些装备,但这不是主业。运输车辆和重型装备的主业由CH47来进行。

NH90从开始就是定位于多用途,既有陆军运输型,又有海军反潜型,还要运输装备。要运输装备就要开尾门,有了尾门就要抬高尾梁,抬高尾梁就不能采用后三点起落架。因此,想要多用途必定各方面性能都要受限。小编认为,NH90的研制虽然比黑鹰晚的多,才也用了不少新技术,但实际应用起来不见得比黑鹰好到哪里。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欧洲各国毕竟小,没有美国那么有钱,直升机从轻型、中型重型装备了全系列,分工定位都很明确。这也是欧洲各国的海军坚持用“小盾”,舍不得用“宙斯盾”的原因。

最后,中国军队装备的发展路线。

毫无疑问,包括直升机在内,我国军队装备体系和组织架构一直就在默默地模仿美国。我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但地缘形势比美国差远了,美国周边都是友好邻邦,还有两大洋屏障,反观我国,周边几乎没有友好的国家。美国军队的装备发展经验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我军不学习美军还学谁呢?

因此,我国苦苦“山寨”黑鹰三十年,既无奈却很有必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