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战机被诬陷抄袭阵风,无稽之谈,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军迷圈官微
文|前沿阵地军事
图为歼-10战机
众所周知,鸭式布局目前已经应用在了很多的战机身上,其中就包括歼-10,瑞典的JAS-39,法国的阵风。那么作为长相比较相似而且诞生时间前后都差不多的这三款飞机,自然不可避免的被拉来作比较,尤其是一些人认为,歼-10应当是参照了阵风的技术,然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是无稽之谈。
从根本上来说,阵风与歼-10是定位完全不同的两款战机。阵风诞生于1986年,当时就提出了通用化的这一概念,既然要通用化,体格必然要照着重型制空战机的规模来做,所以阵风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2吨,而歼-10的最大起飞重量连20吨都没有达到,二者基本也不是一个量级的。
图为阵风战斗机
而且通用化和多用途多功能完全是两个概念。阵风的设计是通用化,换句话说就是阵风想要什么都能干,无论是对空还是对地,亦或是反舰,反导弹,截击甚至是丢核弹,都可以让阵风去干,那么这样的飞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用化,而通用化带来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特点,整体性能优秀,但是没有突出点。而歼-10的出发点却并不是通用化,而是多功能。
多功能就是将原来截击机,攻击机和歼击机的活全都包在一架飞机身上,但是又舍去了一些复杂的东西,比如说对海反舰能力,反导弹能力等等。根据数据显示,歼-10能够进行对空和对地两种攻击,对空的话可以进行超视距作战和近距离格斗,对地可以投掷防区外武器,虽然多功能,但是并没有达到通用化泛滥的地步。
图为JAS-37战机
除了这方面之外,最让人质疑的就是鸭翼这个东西。事实上,最早搞出鸭翼并且成功服役到现役战斗机上的国家是瑞典,瑞典的JAS-37就是一个典型,但是这个时候的鸭翼还是十分原始的,主机翼是固定在机身上不动的,而靠两片襟翼来调整。这样的设计后来被果断放弃,中国开始自行研究全动鸭翼,而且将鸭翼的位置向前向上调整了,这样能产生比原来更有力的气动布局。
而且在灵活性上面,歼-10的鸭翼毫不逊色于阵风和JAS-39,并且在数次比武中都战胜了歼-11系列战机,换句话说,从机动性上来讲,歼-10的机动性应该是全国空军现役型号中比较先进的一种,而且歼-10在后续的改进中,率先使用了DSI进气道。而成飞在歼-10上面的种种摸索和尝试,用了三十年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也带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