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吨战舰被撞残 为何战舰不采用货轮的设计?

军迷圈官微
文|兵心
2017年,美国伯克级驱逐舰两次和货轮相撞,美军伤亡几十人,2艘主力舰基本报废,到现在还没修好,而“肇事”的两艘货轮,都没有太大的损失,更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为何堂堂战舰,在货轮面前就像纸糊的?既然货轮这么厉害,为何军舰不采用货轮的结构和外壳呢?
首先说说军舰为何撞不过货轮:
1,万吨战舰被货轮撞毁,首先在于战舰的吨位还是明显小于货轮,撞击美军伯克的货轮一艘3万多吨,另一艘更有十几万吨,比万吨战舰大了3倍到十几倍,根据动量公式,不管相撞双方是什么物体,撞击的动量仍然和吨位成正比。因此一旦撞上,美国军舰还是要因为吨位更小而吃了大亏。
2,美国军舰在撞击的角度上也“吃了亏”。2艘美军军舰基本都是被拦腰撞上,这种撞击角度,在任何交通事故中,被撞的一方显然受损更大!
3,货轮的外层钢板厚度一般大于军舰,一旦相撞,“皮薄”的自然更容易“破相”!
万吨以上货轮的外壳钢板,一般厚度在3到5厘米;而军舰的外壳钢板,一般只有在1到2厘米厚。虽然舰用钢材有更高的屈服强度,但仅仅体现在正常水压下的变形程度和延展性比民用船板更强,并不是抗直接撞击的硬度更高,因此一旦“皮糙肉厚”的货轮撞上军舰,后者一定更吃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货轮这么强,为何万吨军舰,甚至更大的军舰,不学货轮的结构和设计呢?答案是:
1,军舰的内部构造,和货轮完全不同。现代军舰一般不再有专门的底仓龙骨,只靠像蜂窝一样密集的,几百个到上千个小水密隔舱,来提高全船的抗沉性。而货轮内部,往往仅被设计成十几个横向水密隔舱,这是货轮装载货物的需要。由于内部空间更空旷,为了提高全船强度,货轮一般还有贯穿全船纵轴的底仓龙骨设计。但由于货轮隔舱很少,一旦中弹或者被水雷打击,就很容易进水,导致整体沉没。
2,现代军舰内部都有装甲。美国宙斯盾舰,安装了凯夫拉复合装甲层。但是装甲层并不是主要用来抗撞击,而是防备炮弹、反舰导弹贯穿和鱼雷的爆炸破坏。军舰的复合装甲层,也不在军舰的表面钢板之下,而是与外壳之间有个相当宽的隔舱设计。
也就是说,凯夫拉装甲层,是在其内部第二层船壳之内。因此复合装甲层对抗大吨位直接外来撞击的破坏,防护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对水雷和导弹的爆炸冲击有比较好的防护效果。
虽然现代海战已经很少直接撞击,不过在日常的摩擦中,仍可以考虑使用撞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