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最后一批苏35年底来华,中国空军为何如此看好这款飞机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心雕龙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6月3日援引俄罗斯媒体报道,在5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技术公司宣布,最后10架苏35战斗机,将于2018年年底交付中国。这也标志着此次中国向俄罗斯采购的24架苏35战斗机,将在今年年底全部被交付使用。

杜文龙老师6月5日,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中评论这款战机:“苏35服役后,先训练,后下南海,再参加绕岛,成了中国空军手中一柄俄式战斧。”

那么这把“俄式战斧”的超强战斗力到底来自何处呢?

苏35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发的一型双发双垂尾战斗机,是在苏2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500公里,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它的航程可达3400公里。苏27被外界称为“侧卫”,而从性能到技术参数都远超苏27的苏35,则被外界称为“超侧卫”。

目前,中国空军战斗机的研发和列装,都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像歼-20,歼-31等等。每一型战斗机的出现,都足以吸引世界各国的眼球。那为什么中国还要引进苏35这型战斗机呢?这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

一、“4++”

对于苏35的评价,外界始终褒贬不一。但是无论如何,从技术含量到性能,外界都将这一型战斗机划分在“4++”行列。

“4”,顾名思义就是四代机的意思。第一个“+”,代表着它的性能参数比一般的四代机要强,而第二个“+”,则代表着它各项性能指标,要无限接近于五代机。

二、超强的战斗能力

其实苏35战斗机与苏27不同,它外设12个外挂点,可以同时挂载各种先进的制导武器。同时在机身腹部,还可加挂副油箱,使苏35的作战半径大大增加,这也同时提升了它的伴飞能力。

就比如近期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的一条新闻:5月11日,空军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称,东南两个战区空军双向绕飞台岛,这次绕飞台岛,两个战区空军协同实施。多架轰-6K分别从台岛南北两端同时双向飞行。而苏35,也是首次与轰-6K编队飞越巴士海峡。这一点,更加凸显了苏35的远程作战能力。

三、气动外形

苏35战机保留了苏27的基本气动布局,并且采用了全数字化操纵系统,三轴操纵都通过电子信号进行,完全取消了机械备份系统。它的机身采用大量复合材料和钛合金材料。同时为了减小雷达照射下的反射面积,苏35在机身采用了吸波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吸收雷达波,不让雷达反射回去,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

可是,之前的苏35并不被有些国家所看好,就是因为它的外形。那么改进前的苏35长什么样呢?来,看这里:

那改进后的苏35又长什么样呢?

有什么区别呢?对,就是机身前端的这一对小鸭翼。本来设计的初衷是想让苏35保持一个良好的飞行品质,比如失速机动能力等等。然而,美国军方却指出,这对小鸭翼不但对飞机的气动布局没有帮助,反而还加大了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让飞机更容易被雷达发现。

四、矢量控制

既然小鸭翼对提升战斗机的性能起不到什么帮助,那又该怎么办呢?作为军事大国的俄罗斯,开始从根源来解决问题,那就是配装大矢量的发动机。

可以说这款发动机是俄罗斯工程设计师的骄傲,用他们的话说,就算给一块转头安装上这型发动机,这块砖头也能跳出芭蕾。

五、先进的雷达照射系统

隐身,是现如今各国战机都竞相追寻的一个趋势,如何让自己的战斗机在不被地方雷达探测到的前提下,对地方发动进攻,是每个国家的研究方向。

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飞机追求隐身的同时,雷达也在谋求着自己的发展。

目前在探测雷达家族中,分为这样几个派别。即:M波段、L波段、X波段。像美国的F-22、F-35、B-2、B-21,这几种类型的作战飞机,在X波段的雷达照射下,可完全处于隐身状态。而通过将不同波段雷达的组合,就可以提高对隐身目标的发现概率。而苏35对于隐身目标的侦查探测能力,应该说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状态。

比如它的机头雷达;

座舱前面的光学瞄准仪;

它的主机翼外侧雷达;

这些“法宝”组合在一起,便可轻松在不同波段上进行切换,从而达到探测和侦查的目的。

这些优秀特性集合在一起,使苏35整体的综合作战指标都得到明显提升,所以无论从飞行品质、综合能力,和基本作战性能方面,都会使中国空军更好地完成海上和空中的不同任务。

中国空军手中的这柄“俄式战斧”,必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左岸(图片来自于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