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虽然今天造坦克不是高科技, 但是独立自主的造坦克不容易!

军迷圈

关注

文|科罗廖夫

原标题:虽然今天造坦克不是高科技, 但是独立自主的造坦克不容易!

本文作者:炮霸707

过去我们一直都说中国的坦克在很多年里沿袭了苏式坦克的体系,直到96/99坦克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很多人拿这个来贬低中国坦克,认为老一代的中国坦克工作者只懂借鉴,不懂创新。

说到创新,很多人以为创新是信手拈来。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新的概念确实不难。然而真正要把想法和概念落到实处,应用到坦克设计之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全套的坦克工业,然则这全套的坦克工业仅仅是可以自行生产T-54坦克的全部零部件,将其组装成一辆坦克而已。坦克发动机传动装置、装甲钢、炮钢、弹丸材料等等什么的参数全部都是围绕着T-54而设定的,多一点的余量都没有。试问当时在这中环境下,我们拿什么来创新。即便要创新,我们又能拿着一堆已经切成形的零件搭出什么不一样的坦克呢?

上世纪60年代,我们曾经埋头致力于国产坦克的创新。想要击穿人家的新型坦克,就得有威力更大的坦克炮。我们根据仅有的国外资料创新的研制了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100滑和初速更高的120滑。这两种武器的研制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坦克的威力,可在人家应用复合装甲的T-72坦克面前还是一堆渣渣。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我们在认真的研究了膛压耐受更高的炮钢材料和稳定实现高膛压的工艺方法之后。我国才能在上世纪80年代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在坦克的防护性方面,基本的思路是防护不够就堆装甲,可是要保证你能堆出一辆具有先进水平防护力的坦克,你得先有一门足够威力的大炮。因为把坦克打穿,你才能验证出你防护的有效性,或者为提高防护性能找出更好的方向。印度人在阿琼坦克上吃的最大的亏就是长期他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来验证其防护的有效性。只能用自己也没底的方法估摸着堆防护,堆到后来就是一堆减不下的死重。

坦克的机动性方面,对于军迷来说其重要性排在火力和防护之后,然而对于坦克的使用者来说机动性的重要性往往要稍微比前两者高一些。无论是多结实的坦克都要开着够劲,如果开着慢如牛,或者走走就坏一样是打不了仗的。更强力、更结实的坦克意味着其战斗全重变重,坦克发动机的功率随之也要提高。然而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手段,无非是加强结构、机械增压或者涡轮增压,加中冷什么的。这些手段都需要经过一定数量发动机、一定时间的摸索才会管用,并且也要建立在相关工业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之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坦克在经过了若干型号的更迭,不停的小步快跑之后才勉强的够得着西方先进坦克动力的尾巴。待到99A坦克出现之后,中国才在坦克动力方面才能和人家在同一个场地上较量。韩国K-2和土耳其阿尔泰坦克虽然他们在利用外来技术很快的整合坦克之后,但之后基本都陷在了国产化这个泥潭之中。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引进的东西太先进了,而他们手里的技术水平一时半会儿消化不掉。

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中国能一条道走下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知道外购解决不了问题,并且我们所处的国际形势也觉得了我们即便是想外购也买不到什么好玩意。然像印度之类的国家却截然相反,阿琼坦克的研制第一次走不下去的时候,直接买了T-72;当阿琼坦克第二次走不下去之后又牛头买了T-90,等真的想把阿琼弄好的时候,又拜在了以色列的石榴裙下。当然之后拜着拜着又把以色列拉黑了。

推荐阅读:

中国先进坦克因一小问题惜败于法国货?

科大自述:这是我20年来最好的作品!

(限时免费)林虎将军的《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上集)

温馨提示:欢迎来稿,选题、内容、题材不限,文章、漫画、视频均可(邮箱:gaosga@163.com),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扫码免费入群,

更多军事内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