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搜救和灭火为主的蛟龙:AG600的军事意义有限

军迷圈
文|萨沙
近距离看AG600,萨沙带着大家看一看
早在二战期间,水上飞机就开始大爆发。
比如美军PBY-5A卡塔琳娜水上飞机,是一种优秀的侦察机。它是多面手,擅长从对地轰炸,反潜,侦察,反舰攻击直到运送突击队。
不过,卡塔琳娜水上飞机主要作用是侦查。
当年没有什么侦查设备,侦察机大多是靠肉眼观察,所以需要能够远航程但低航速的大型飞机。
在大洋上作战,因飞机航程有限,可能需要经常加油保持续航时间。但大洋上适合大型飞机降落的岛屿只有那几个,水上飞机就应声而出了。
可以在水上起降,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特别适合在己方控制的岛屿作战。
即便岛屿上没有固定机场,也不影响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的发挥。
著名的中途岛海战中,首先发现日本主力航母编队的,就是卡塔琳娜水上飞机。
二战结束以后,各国发展水上飞机的速度开始放缓。
在技术落后的年代,飞机的航程短速度慢,需要经常起降补充燃料。
随着技术发展,新一代战机和运输机均可以轻松飞跃大洋,并不需要频繁加油了。
水上飞机的设计特殊,采用船底结构、水密隔舱、浮筒等都会大大影响飞机的性能。
这种情况下,水上飞机尤其是大型水上飞机越来越没有必要。
进入70年代,水上飞机似乎只有侦查、搜救还有灭火等作用。
水上飞机的发展,由此减缓了。
我军在70年代制造了7架水轰5,其中4架交付给军队,但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水轰5基本没有陆地起降能力,性能上受到很大约束。
水轰5主要作用是侦查,但我军有没有合适的舰载雷达,只能依靠飞行员肉眼侦查,那怎么行呢?
AG600是所谓大三大飞机之一,也是我国的招牌项目。在2009年开始启动研发项目,2016年交付,昨天刚刚首飞。
AG600性能指标还是不错的,飞行时速500千米、起飞最大重量53.5吨、航程12小时等飞行指标用于搜救、灭火足够了。
但我们要清醒认识AG600的局限性,它在军事方面的意义不大。
作为军用飞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搜救,尤其是大洋上的搜救。
用于侦察、反潜等军事用处,AG600并不合适,这仍然是同水上飞机的设计有关。
日本已经装备了先进的US2水上飞机,但不代表它会放弃先进的预警机和反潜机。
AG600的主要意义是搜救。
一旦开战,就免不了会有飞机或者军舰被击落。在大洋深处,船只赶到现场可能需要几天,这时候人恐怕早就死了。
AG600比航速最高的船快10多倍。AG600从海南三亚出发,飞驰过两沙、南沙,绕过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再返同原地只需7~8小时,而同样距离,现代快速船艇往往需要3到4天才能实现往返。
同时,AG600可以在2米高的恶劣海况下降落,还可以搭载50名遇险人员。
至于救火,AG600也是不错的。它可以一次性搭载12吨水,而且在将水投放后,可以在20秒内完成汲水12吨,随后飞往火场灭火,这就能够大幅提升灭火效率。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AG600恐怕不会大量装备,只是作为一种技术上的储备吧。
至于军方,恐怕只会装备一小批用于搜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