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95步枪实战杀伤力曝光了:近距爆头两枪,公牛还爬起就跑

军迷圈

关注

文|候知健

95步枪

最近,网络上流传了一段株洲市警察处理危险动物的执法视频:一头牛跑到了大街上,随时可能冲撞和践踏行人,随后赶到的警察动用枪械将牛击毙。

实际上在警务执法射击过程中,警察开火的情况中,打人和打动物的比例,前者大大低于多数人的想象,而后者则要高的多。

射手第一枪就命中牛头部

牛被瞬间击倒

在这次射击过程中,警察动用了95步枪在内的长短枪械,在极近距离上先后用步枪射击两枪,手枪射击三枪将牛击毙。

令人惊讶的是,在95步枪第一枪命中头部后,牛原本已经瞬间倒地;但是经过20多秒以后,又挣扎着站立了起来,恢复了行动能力。随后警察再次用95步枪射击牛的头部,但牛并未被击倒;之后又被手枪击中两次,直到最后一次手枪射击,牛才再度瞬间倒地四肢抽搐死亡。

造成这样多枪不死的情况,实际上并不是95步枪杀伤力不够、反而不如手枪;而是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枪弹杀伤力和停止作用,与体重相关

枪弹依靠自身的动能,在高速碰撞中侵彻和破坏目标的身体组织;目标的体积越大、重量越大,被非致命部位的组织吸收和消耗掉的动能就越多,弹头对致命部位形成有效侵彻和破坏的几率以及程度都会显著降低。

牛又爬了起来

牛恢复了行动能力

因此在权衡枪弹杀伤力的时候,都是要考虑进目标的重量的;只不过对于军用枪弹来说,主要目标就是成年人,因此在这方面往往少有提及。在面对牛这样的大体型动物的时候,设计上用来打人的枪械,杀伤和停止效果出现降低是正常情况。

在美欧很多国家,狩猎法规中往往强制规定,小口径和小威力枪械不得用于狩猎大型动物;主要就是顾虑安全等方面的因素——不少猎枪都是非自动、甚至单发装填枪械,往往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

二:高杀伤不等于高停止

对于火器伤来说,排在死亡原因最前列的,总是失血、呼吸循环障碍;因为脑干等关键器官被破坏,极短时间内当场死亡、失去行动能力的反而是少数。

致命器官只占体表投影面积很小比例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使枪弹有高杀伤力,也不等于有高停止作用;很多伤势是致命、无法挽救的,但是在死亡之前,目标仍然能保持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活动能力。

美国执法机构对于遭受致命枪伤的统计研究显示,高达20%的人不会当场失去行动能力;其中13%的人在受伤以后能维持5分钟,另外7%则更久。

在这个视频中,牛虽然能再度站起来活动,但不意味它没有遭受致命伤;从射击角度判断,没有最后一枪,这牛也活不了多久要死于失血和呼吸循环障碍。

三:牛的生理解剖结构和人不一样

致命一枪

在射击过程中,可以听到警察反复和开枪的战友说“打眉心”,“必须要打眉心”。这涉及到一个问题,牛的生理结构和人不一样;牛脑袋体型大,但脑组织占头部的体积比例却不高,而关键的脑干部位则更小,更难以命中——射手确实瞄准了牛的头部,但实际上却没有瞄准到真正致命的部位。

瞬间倒地死亡

从视频中看,警察95步枪开枪的第一枪命中了牛的头部,子弹对牛的脑组织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振荡,但并没有直接命中和摧毁脑组织。而直到第五枪,警察用手枪的射击直接命中、摧毁了牛的脑干——这从它倒下以后的肢体动作反应可以判断出来,才使牛瞬间失去行动能力并死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