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再创佳绩,差点再度包揽全部“金头盔”

军迷圈
文|东方新观察
据中国空军网报道,“金头盔-2017”考核于11月10日17时30分鸣金收兵。16支航空兵部队,上百名飞行员共同角逐6个个人“金头盔”和1个团队优胜的“天鹰杯”。 参加对抗的机型有歼-10A、歼-10B、歼-11A、歼-11B、苏-30MKK等。经过10天鏖战,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夺得“天鹰杯”,分别来自南部、北部和西部战区空军的6名飞行员斩获“金头盔”,成为我军制胜空天的新“王牌”。
仔细看看这次的比赛结果:团体成绩前3名都是由装备歼-11B战机的部队获得,而6名金头盔得主中5名都是歼-11B飞行员,只有1名是歼-11B飞行员。
熟悉中国空军金头盔比赛的军迷朋友都知道,自2011年以来的比赛中,前几届歼-10飞行员获得金头盔的比例明显要更多,但自2016年以来,情况有了改观,2016年的“金头盔”竞技歼-11B包揽所有金头盔,今年又差点全部包揽。
大家可能不知道,歼-11B相比早期的歼-11,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要说歼-11B首先得从苏-27的国产化说起。歼-11的国产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歼-11A型飞机,主要解决飞机机载设备体制的兼容和弹药自主保障问题。第二阶段是歼-11B型飞机,主要是换装国产航空电子系统、玻璃化座舱、机载雷达和国产空空导弹,尤其是发动机采用国产“太行”。
其实,歼-11B最不为人知的便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使得结构重量大幅减轻,甚至是成吨级的减重,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要知道,在飞机的设计中,减重可是论克计算的。今年9月11日央视新闻直播间,花了11分钟介绍了我国国产重型战斗机歼-11B,重点介绍了歼-11B采用的新材料和新工艺3D打印技术。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看看央视的视频。
但这并不能说明歼-10格斗不行,如果仅论空中机动性的话,歼-11B肯定是不如歼-10的,在首轮对抗中,歼-10由于更强的瞬间指向能力和敏捷性,容易取得首发优势,也就是首先锁定对方而得分;但如果持续下去,由于歼-11B具有更强的持续盘旋能力,在后面会占得上风。况且,今年的比赛规则放开了对挂载的限制,这样的话,对歼-11B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