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对重机枪的研制与装备

军迷圈
文|战争事典
苏联成立后,随着国力的回升,特别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式机枪的研制终于被提上了日程。1925年,著名枪械设计师ф.托卡列夫在马克沁机枪的基础上,拿出了一种气冷式轻机枪。该枪去掉了笨重的水冷却筒,简化了机匣,换用了两脚架,将总重量压缩到了13千克。但托卡列夫的设计无非是在老机枪的技术上吃老本,尽管重量轻了下来,却也绝对谈不上先进,苏军高层对其反应冷淡。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改变了陆战的形态
真正的成就来自科夫罗夫机械厂(国家代号为2号工厂)。该厂轻武器设计局的创始人之一,俄国枪械泰斗费多罗夫的得意门生Β.捷格加廖夫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气冷式轻机枪。该枪采用导气式结构,简单可靠,火力强劲,在选型测试中完全压倒了托卡列夫轻机枪和其他外国机枪,赢得了红军的青睐。
新枪定型为ДП-27(转写为英文为“DP-27”,即“捷格加廖夫1927年式轻机枪”),开始大规模量产,并成为了苏军班排级单位的可靠支援火器。捷格加廖夫本人更是凭借这把枪在当时的苏联轻武器设计界声名鹊起。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是苏联轻武器研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不过,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在火力持续性、射击稳定性和威力上还是难以和重机枪匹敌,无法胜任团营级支援武器的角色。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属的炮兵总局(GAU)希望捷格加廖夫再接再厉,在轻机枪的成熟技术基础上,研发出新式的轻量化重机枪,把已经过时的马克沁彻底淘汰。捷格加廖夫爽快地应下了这个项目,并召集同厂的Ρ.伊万诺夫、С.克列金和Α.库兹涅佐夫等人组成设计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的工作当中。
20世纪30年代初,捷格加廖夫的新枪已经初见雏形。该枪完全摒弃了笨重的水冷式结构,改为可以快速更换的气冷式枪管,并在枪管上车制了大量散热环以提高冷却效率。该枪还沿用了DP-27的导气式结构,采用了全新的科列斯尼科夫轮式枪架和金属制弹链。
正在查看样枪的捷格加廖夫
1933年,新式重机枪在科夫罗夫厂试生产了50挺, 并在第二年被赋予了Д С - 3 4 ( “ Д С ” 转写为英文即“DS”)的编号,少量装备部队试用。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中,捷格加廖夫一边负责研发大口径高射机枪(即“德什卡”),一边根据反馈对DS-34进行修改。除了一些细节要进行优化外,军方还希望能对新枪的供弹机构进行修改,以兼容库存巨大的、配用于马克沁机枪的布制弹链,并通过种种措施进一步减轻武器的重量。
1938年,捷格加廖夫拿出了最终产品,第二年通过了国家测试,于1939年8月以ДП-39的编号在科夫罗夫厂投入量产,并将取代马克沁成为红军的主力重机枪。俄国人的重机枪轻量化之路总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结构上,DS-39与DS-34区别不大,但改进了很多细节。该枪可兼容金属弹链和老式的帆布弹链,击发机构由扳机改为了更为稳定的发射按板。DS-39的射击模式也十分有趣,有每分钟1200发和每分钟600发两种射速可以选择,前者主要用于防空作战,后者则用于平射。
DS-39
在所有人都最为关心的减重方面,DS-39相比起马克沁,甚至是DS-34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加装防盾和枪架后,整个机枪系统的全重也不过19千克,枪身仅为11千克,已经与轻机枪无异。为减重出力最多的自然是轻量化三脚架的运用,这种三脚架由捷格加廖夫本人与同厂的另一位工程师Γ.加拉宁合作研发,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仅重7千克。在DS-39 测试的照片中,士兵凭一己之力就能背负机枪和枪架行动,展现了新枪超群的便携性。军方对重量如此之轻的重机枪更是钟爱有加,甚至连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也对DS-39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屡次下令提高产量,“一定要让红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上这种先进武器”。从1940年开始,著名的图拉兵工厂(第66号工厂)也加入到了DS-39的生产当中。
DS-39的测试成绩十分优秀,但前线士兵对该枪的可靠性恶评如潮。在苏芬战争中,很多DS-39被送上了战场,但对新武器寄予厚望的机枪手们发现,DS-39 在严寒天气中竟然经常打不响!另外,其供弹机构也存在着严重问题,结构复杂,容易出现进弹故障。由于设计上固有的缺陷,弹链甚至是子弹本身还会冷不丁地被拨弹板扯断。俄罗斯南部和远东地区的部队则反映DS-39在沙尘环境中的可靠性也十分堪忧。但苏军高层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糟,新枪进入部队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以后可以改进。DS-39的生产和换装计划虽然因此有所延缓,但仍在稳步进行中。1940年苏联计划生产6980 挺步兵型DS-39,外加1000挺永备工事使用的堡垒型,实际产量为6628挺。
DS-39式重机枪是捷格加廖夫作出的重机枪轻量化尝试,纸面性能十分优秀,但糟糕的可靠性葬送了它的前途
伟大的卫国战争初期,西部国土的苏军部队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其步兵火器的损失数目更是触目惊心。后方兵工厂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枪械产量,以弥补前线的巨大缺口。一些性能不可靠,或是工艺过于复杂的型号都必须停掉,为技术成熟、简单的武器让路。因为之前的糟糕表现, DS-39很自然地出现在了停产黑名单上。于是便有了著名的郭留诺夫机枪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