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武器令美国瑟瑟发抖:中国何时能拥有?

军迷圈
文|坦克世界
相信有不少朋友知道,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同苏联争夺外太空,制定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发展了许多航空航天设备。为了抗衡美国,苏联同样制定了《红星大战计划》试图获得太空优势。与《星球大战计划》七分忽悠三分做事不同,《红星大战计划》虽然知名度低,但更注重实际效果,米格-105“螺旋”空天战机就是后者的产物。
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计划研发空天飞行器
米格-105“螺旋”空天战机想想图
1962年,苏联空军提出了研发高超音速有翼空天飞行器的发展计划,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米高扬第155试验设计局身上。该计划旨在研制一种两级空天飞行器,包含高超音速母机和军用飞船两个部分。其中,军用飞船部分最后发展成为米格-105“螺旋”。它可以安装不同的任务模块,从而执行昼间照像侦察、雷达侦察、截击空间目标等多种任务。尤其是执行战斗任务的截击型号,能够携带2吨的战斗载荷,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项不得了数据。
米格-105部分结构示意图
经过数年研制后,到1966年6月,整个天飞行器的初步方案基本完成,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母机以及军用飞船的各项指标也已确定。资料显示,高超音速母机可以将军用飞船送入130-150千米的轨道,或者将5吨有效载荷送入750千米的轨道。不过,碍于当时苏联的技术条件限制,高超音速母机一时半会儿无法制造,相关人员决定先研制军用飞船,实在没办法还可以用运载火箭作为母机的替代品。然而到了1969年,时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格列奇科元帅认为米格-105项目实在不靠谱,便下令暂停相关研究。
进行试验的米格-105空天战机
请注意米格-105的可变式机翼
不过,因为美苏争霸的升级,项目出现了转机。1974年6月底,在火箭发动机专家格鲁什科的支持下,空天飞行器的发展计划得以恢复。一年多之后,米格-105首次进行了投放试验,类似的试验共进行了8次,从而确定了该空天飞机在大气层内的各项飞行性能。与一般的空天飞行器不同,米格-105拥有独特的可变式机翼。在起飞、再入大气层等高速飞行时,机翼与水平面夹角成60°,起垂直稳定作用。而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后,机翼又转至水平状态增加了升力,可以说设计得非常巧妙。
回收中的米格-105等比例模型
“暴风雪”航天飞机搭载米格-105空天战机想象图
航天飞机释放米格-105的基本原理
随着美国航天飞机项目的日益完善,苏联高层逐渐对米格-105“螺旋”空天战机失去了兴趣,并将研制重心逐渐转移到“暴风雪”航天飞机上。但这又催生出了米格-105的终极本版——航天飞机载机!按照研发人员的构想,每架“暴风雪”航天飞机都能携带5架米格-105,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母舰。当需要执行任务时,航天飞机内部的旋转挂架将依次释放所携带的米格-105,就如同转轮手枪一般。可惜,这一宏大的计划直到苏联解体都没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