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架歼-11B和巴铁4架歼-7竟打成平手:这结果正常吗?

军迷圈
文|诤闻军事
原标题:中国2架歼-11B和巴铁4架歼-7竟打成平手:这结果正常吗?
10月30日央视7套《军事纪实》报道了今年9月份中巴空军“雄鹰-Ⅵ”联合空战演习中的一些细节,其中特别介绍了中国空军2架歼-11B对阵4架巴基斯坦空军歼-7PG战斗机的一场战斗,但结果却是双方互有胜负。这不禁让很多中国网友大跌眼镜:歼-11B这种三代机不是应该碾压歼-7PG这类二代机吗?难道说是中国空军技不如人吗?
歼-11B是中国国产重型三代机,换装国产综合火控系统、全玻璃化座舱、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具备发射国产霹雳-12主动雷达中距弹的能力。而且从央视的镜头,可以看见参演的歼-11B还使用了太行发动机,还由于保密给歼-11B的大型衍射式平显进行了模糊处理。相比之下歼-7PG是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二代机,虽然性能有所改进,但是和歼-11B相比存在代差。
巴方歼-7PG飞行员
但在演习中巴方的歼-7并没有被歼-11B压着打。节目中透露巴方飞行员为了对抗比自己先进多的歼-11B,采用了两个精彩的战术。首先是密集编队,迷惑歼-11B的雷达,使其发生错误判断。第二是在接近中距空空导弹射程的时候,突然解散编队,让歼-11B陷入“瞄准困境”,同时利用径向战术摆脱歼-11B雷达的跟踪,从而创造与歼-11B交战的机会。
巴军将领体验中国歼-11B战机
随后巴方歼-7还通过占位获得了雷达锁定中方歼-11B的有利态势,但由于中方另一架长机的掩护和配合而功败垂成。相反,中方歼-11B却利用性能优势击落两架巴方歼-7战机。不过对于这次中巴自由空战,结论是“双方互有攻防。握手言和”。演习结束后巴方飞行员称巴方把歼-7性能,中方把歼-11B的性能,都发挥到了极致。
从结论看,其实这次巴方歼-7也并不是全无机会,完全可能利用数量的优势击落或者击伤中方歼-11战机,这说明巴方在长期印巴冲突中,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善于利用落后装备对抗先进装备。但和性能强劲的三代机作战,要付出更大的牺牲。而对中国空军来说,歼-11B不能碾压歼—7,又说明了什么呢?
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的预警机
这次节目中透露巴方在作战中对歼-7进行了大量地面引导,这说明巴方并没有遭到无线电干扰,但中方战机没有地面引导,却只能通过数据链进行信息共享,这显示双方的电磁环境是不一样的。这就为歼-7与歼-11B一战奠定了基础。而在实战中,巴方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据猜测,巴方这样演练的目的,可能是要模拟使用进口中国“雷电”JF-17战机,在预警机引导下,与印方苏-30战机作战的场景。
中国空警-500预警机
因此演习场景背景设置对中巴是并不一样的。如果中巴同时遭到大规模电子干扰,巴方歼-7的下场就可想而知,如果中方派出了预警机,那么演习的结果更会是另外一个样。因此巴方这种二代机对抗三代机的战术,在小规模空中遭遇战是可行的。例如中国上世纪也曾创造歼-6一代机击落美军F-4二代机的记录,但在现代两国大规模空战,出动预警机和复杂电磁环境的背景下,则并不适用。
而中巴这场演习,最终证明的是隐形五代战机的价值。二代机和三代机的性能有差距,但在雷达探测下,双方的差距是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弥补。但只有隐形战机的出现,才让空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小规模空中遭遇战,还是大规模空中决战,五代隐身战机的出现,彻底让非隐身战机陷入最为被动的态势,不但无法找到对手,而且很可能在毫无知晓的情况下就被击落。
因此中巴演习的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国空军装备歼-20的重大意义。因此美军尽管酸溜溜地认为歼-20性能不及F-22和F-35,但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歼-20对于周边非隐身战机具有压倒性优势。而这次中巴演习场景,更倾向于面向巴军未来空军作战需求,而中国空军未来出手,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