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手握“三大法宝”, 结果西方说: 不能用

军迷圈
文|战友情
周星驰电影《功夫》上有一句台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个人身手如此,武器装备其实也同样如此,更快,是各国武器研制者永恒的追求。根据美俄流露的信息,2020-2025战术级的高超音速武器即将问世,而在不久的将来,战略级的高超音速武器也必将被提上日程。显然,对世界各个军事大国而言,对高速武器的推进从未停步。
据报道,高超音速武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即以高超音速技术为基础,飞行速度大于5马赫(相当于时速超6000公里)的武器装备,此种武器之所以被称为航天史上继螺旋桨、喷射引擎后的第三次革命,是因为它的射程远,速度快的优点,可保障其轻松突破目前所有的拦截系统,以实现有效打击敌军的目的。而中国的高超音速研制工作,尽管动工时间不算长,但在钱学森时代,已经开始了理论研制工作。时至今日,相对于美国,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已经衍生出了这一领域的“三大法宝”。
第一就是钱学森弹道:其实想要实现高超音速远距离滑翔,现今拢共也就两种方案,一是滑翔-跳跃“桑格尔弹道”,二是助推-再入“钱学森弹道”,而几十年前,钱学森教授已经把此研究成果封存之后,留给了下一代的研究人员,而钱老的理论,至今仍在主导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进展,并且,全世界独一无二。
第二就是新式发动机:坦白说,本来中国的高速发动机并不占优势,但中国人擅长总结,通过将涡喷发动机、火箭和冲压喷气引擎三合一之后,中国装置在武器之上的循环高超音速发起机就此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八次试验,全部成功,在平流层之上的平均速度是20马赫,而抵近目标之时,还可进行一轮加速。对于拦截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唯快不破。
第三就是风洞:即使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JF12风洞,但航天院还是本着好东西不嫌多的原则,再建了一个FD21风洞,目前已经接近完工,作为高超音速研制的基础工程,风洞越大,底气越足。
既然西风没有吹倒东风,那么,未来的世界就一直充满了变数,正因为有钱学森,郭永怀,黄大年这样的一群功业无双的大科学家,中国从此再也不用跟在谁的步伐后面,而是逐渐的向中国在历史上90%世界独尊的时间看齐,实现对过去的复兴,而面对中国这种领域的独步进展,西方再次发挥了不在乎颜面的无耻言论,如果西方没有这一技术,那么中国绝对不能率先投入使用。对于强盗逻辑,好用的其实只有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