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踩上不炸,抬脚才炸的松发地雷,战场上存在吗?
文|科罗廖夫
原标题:电影里踩上不炸,抬脚才炸的松发地雷,战场上真的存在吗?
地雷都配备有多种引信,利用机械原理的引信有压发、拌发和松发等几种引爆方式,起爆原理没有区别,都是通过一个外力动作来解除击针的限制,使击针在弹簧驱动下撞击发火管进而起爆雷管。
压发引信是利用压力触发雷管直接爆炸,拌发是利用敌人触动拌线来引爆雷管,这两种引信都是立即爆炸没有延迟,所以压发雷和绊发雷踩上去以后就来不及处理了。此外还有磁引信、红外引信、光电引信、声光引信等新型作用原理引信。
松发引信是一种二次作用的引信,当士兵踩中地雷时,并不立即起爆,压力会触发并释放引信的保险销,使地雷呈待发战斗状态,当士兵抬脚以后,引信释放弹簧,击打击针,冲击火帽引爆地雷。
目前各国都有松发引信,例如下图是美国的M1系列松发引信,可以应用于各种地雷上,甚至配上一枚手榴弹也行。这种引信主要用来设置诡雷,用于防止敌方工兵排除雷场,延缓敌方的排雷速度。再比如美国M16A1反步兵跳雷,配用M605引信,触发形式包括机械绊发、压发和松发等多种动作。
士兵踩中松发引信以后,如未立即抬脚,那么地雷可以当场排除。只有松发地雷能够让踩雷的士兵活着看怎么排除,所以电影和新闻表现踩中地雷以后排雷的情景,大多数是松发地雷。
例如电影《集结号》里,朝鲜战场上,炮兵连长赵二斗率队赴前线侦察时踩到一颗地雷,老兵谷子地冒着生命危险为赵二斗排雷,最终化解了险情。那颗地雷使用的就是松发引信。
因为电影要推动高低起伏的情节,如果踩中压发地雷,当场就爆炸了,什么感情戏之类都没有了。所以踩上地雷以后并不当场爆炸,抬脚以后才能被引爆,就成为各类文艺作品和影视剧展示主人公内心波动,战友情等必不可少的桥段。
实际上,松发地雷主要应用于诡雷,因为松发引信需要很小心的布设,危险性比较大,不适合大面积应用。
例如中国在研制72式反步兵跳雷时,为了保障安全性,甚至研制了一种很复杂的可溶解式引信,引信里安装一个装有酸性液体的溶解管,当士兵埋好地雷,拉出保险环,溶解管会破裂,慢慢腐蚀引信保险针,当一段时间以后保险针被腐蚀断裂时,地雷才会进入战斗状态。
俄罗斯军人就很粗暴,他们经常把手榴弹当松发引信来布设防拆诡雷。上图就是拌发定向雷的诡雷组合,这种地雷通常安装于敌人进攻的侧翼,定向破片从侧翼横扫敌人。一枚取出保险针,处于待发状态的手榴弹,被压在定向雷下面,若敌人排雷,拿开定向雷,则手榴弹的保险翅片会弹开,诡雷随即爆炸。
军迷们还有一个误区,认为松发引信多用于跳雷。实际上,在真实战场上,松发引信只是少量应用于跳雷。大多数跳雷都采用压发和拉发两用引信,直接踩上,或者牵动钢丝都会触发引信立即爆炸,跳雷腾空爆炸,能够覆盖目标周围区域,造成更大伤害。例如中国的69式、72式和84式跳雷,正常只配用拌发和压发双用引信。只有设置诡雷时,才配发松发引信,这种松发引信也叫做反排爆引信。
松发式引信也以另一种形式应用在反坦克地雷上,坦克压第一下,引信下压,再松开,解脱保险,当第二次下压时就被引爆。这种设计是为了反坦克地雷不被外界的碾压式扫雷所引爆,而且能在坦克装甲车的选定部位引爆。
中国在60年代就研制出一种69式反坦克地雷,使用机械复次引信,只有经历两次碾压和一次松发才能爆炸,专炸坦克的第二负重轮。
我军在近些年也遭遇过松发引信。据《解放军报》的报道,2016年1月,中国驻马里维和部队官兵执行任务,参谋孙宝玮右脚不慎踩到地雷,发现是一枚老式松发式地雷被踩在脚下。
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孙宝玮
中国维和官兵很有经验,战友们脱下迷彩上衣,做成口袋,装填砂石,一名战友用军刀确认地雷下面没有诡雷装置,随即挖出地雷四周的沙土,将两把军用刺刀依次横着从孙宝玮脚下穿过。解开孙宝玮的鞋带,旁边战友用全身重量压在两把刺刀上,踩地雷者就可以抬脚离开。然后用迷彩服制作的砂石包逐个压在鞋上,松手、后退,最后地雷被安全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