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中国企业首次参加西方航展:却被外国人无知搞得很尴尬

军迷圈
文|诤闻军事
1986年8月,中国航空企业参加了第27届英国范堡罗航空博览会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参加西方国家航展,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民航总局和三机部共同组团参加过英国航展。但这次是中国航空企业首次参加西方国家航展,这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航空工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1986年西方记者拍摄的中国参展的歼-8II飞机模型
当时参展是以中航技公司为主,由王昂副部长带队,还选择了部分工厂企业能用英语对外交流的工程师,以便能够向来宾介绍产品。受限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和航空技术的水平,中国企业的展台可谓是“丑小鸭”,面积比较小,而且没有钱也没有想到找专业装潢公司设计、搭建专业的展台,就在展览方提供的台子上摆上了国内战斗机和航空武器的模型,包括歼811、歼7M、歼教5、歼教7、强5、运8、运7-100、运12、直9,以及霹雳2空空导弹和上游导弹等模型,倒也错落有致。
特别是歼8II型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所以在制造模型时有意把尺寸的缩比做得小些,成为战斗机中个头最大的模型,便于突出展示。摆放时以它为中心,其它模型众星捧月。墙上挂了各机种大幅照片的展板,显得非常实在。每个模型前放一个产品介绍,还在另一侧放一台电视,滚动播放各种新短片,展台横框上标有中航技公司和参展商国别的标牌。
中国参展的歼-7M战机模型
别看展台很小,但是由于是中国航空企业首次参战,收到了很大关注。不但来看的人不少,就连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杰夫里•豪都来亲自参观。杰夫里•豪大臣代表英国政府专程来中国展台,在展会上掀起了轰动效应。大臣离开后,周边外围展台的参展商们都用好奇和惊羨的目光注视中国展台。
不但英国人来了,苏联人也来了。苏联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听说中国也有了展台,特率领几个总设计师前来参观。中苏关系交恶之后,双方已多年没有来往,过去的“老大哥”对“小弟弟”现在航空工业的情况十分关心,他们仔细地询问了中国对运7、运8、歼7飞机在苏联原有的安-24、安-12和米格-21基础上做了哪些改进。中国自行研制的歼教7、歼8II和强5飞机的生产情况如何。中国是否还在生产伊尔-14和图-16飞机。
当时还有法国阵风战机参加范堡罗航展并进行表演震惊世界,阵风比歼-8II领先一代半
当时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巴拉布耶夫对运7-100加装了两个上反的翼梢小翼很注意,他询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中方答复可以提高升力,减少阻力,节省燃油,他又追问能省多少油。答复大约15%左右。他摇摇头说,我们试过,没有多大收益。后来中方把这个情报向研制运7-100的西安飞机厂反映了这个情况,厂家很重视。
不但苏联人,美国人也来了。美国飞行员来展台参观时说中国对苏联的飞机情况很了解,认为中国的歼7M飞机做了很好的改进。他们走前取了歼8II的资料,并说歼8是一种很好的飞机,机型干净利索。
苏联派了安-124巨型运输机参展
不过除了外界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关注,也有一些啼笑皆非的事。例如少数西方人根本不相信中国能制造飞机,他们无知地以为中国公司是是模型制造商,摸着中国展台上精美的飞机模型赞不绝口。航展后,还真有当时西德一个城市航模博物馆曾专门写信来,希望中航技公司捐赠几个飞机模型,还规定了缩比尺寸,让中国人哭笑不得,但也让中国人知道了本国航空水平要得到世界的认同,依然任重道远。
今天中国歼-20已经服役,而法国还是阵风
所以从中国30年前首次参加国外航展到今天,中国航空工业是在一步步追赶国外的先进水平,追的很辛苦,但成果也有目共睹。虽然现在中国参加海外航展仍然是以模型为主而实机不多,但这是政策性或保密性的要求,即便是再不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人,也不会再认为中国只会做模型而不会坐飞机。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航空工业更加自信和开放,以歼-20为代表中国的先进战机,早晚会飞翔在国际航展的天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