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杰: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大盘点

军迷圈
文|王鼎杰
本文作者:王鼎杰
今天的中国无疑已经走到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已经无法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装作不存在,而必须有所作为。要有所作为,先要能看清周边战略环境。
☆亚洲地中海畔的巨型半岛国家
从地缘格局上看,中国既非纯大陆性国家,也非纯海洋性国家,而是一个位于亚洲地中海畔的巨型半岛国家。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幕,海洋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碰撞、竞合的坦途,所以形成了环洋竞合的格局。
但是,人类作为陆生动物的本质并未改变。所以麦金德将大洋称为地中洋。陆海权交集地带,就成了陆权下海、海权上岸的必争之地。在这片必争地带上,半封闭性的地中海,尤其是大国逐鹿的重要战场。
在人类历史上,有三个地中海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史进程。第一个就是欧洲的地中海。第二个是加勒比海,相当于美洲的地中海。第三个就是亚洲的地中海,包括南海、东海、日本海、鄂霍茨克海、黄海、渤海。

亚洲地中海是全球最大的一片地中海,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片地中海,注定将成为霸权冲突、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
在这个地中海周边,存在着三个战略性半岛:
第一个半岛是联通日本海、东海、渤黄海的朝鲜半岛,可以称为亚洲地中海的北部枢纽。
第二个半岛是正对第一岛链的中国东南沿海突出部,可以称为亚洲地中海的中央枢纽。我称之为“华夏半岛”。
第三个半岛是联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中南半岛,可以称为亚洲地中海的南部枢纽。

在历史上,华夏半岛就既存在海陆两个发展面,但又面临着两个地缘受力面。
这就注定中国的发展,要兼顾海陆,更要立足错综复杂的多元博弈格局,分清主次先后。故而,仅仅从大方向上画出海陆两条战略线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细化,看到当前存在的五个基本战略方向。
☆北方
这个战略方向牵涉外蒙古、西伯利亚,直接关联省区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

这个方向的问题,主要牵涉到俄、美两个大国为中国划下的地缘红线。
我们常说俄罗斯是双头鹰民族,从地缘战略布局上其实是个四头鹰国家,他一方面在向北谋求北冰洋的实质利用,一方面则在西、东、南三个方向伸出头颅,就是要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获得开放性海岸线。

如果说沿海州是西伯利亚的头,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是主动脉,贝加尔湖则是其肾(作为世界上最深、容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占地球表面液态淡水储备的五分之一,全俄罗斯淡水储备的百分之八十)。
外蒙的价值就在于,只要控制了外蒙古,就可以轻易切断西伯利亚铁路,控制贝加尔湖区。
反过来站在北方帝国的立场上向南看,一旦在外蒙古部署强大的机动兵团,就可以轻易攻击鸡脖部位,切断华北、东北连接,甚至经张家口直接闪击北京。
即便是在大规模热战遭到抑制的今天,这种地理特殊性也会以其他方式发挥作用,不容轻视。
由此可知,如果俄罗斯控制了外蒙,就等于掐住了北中国的鸡脖子。反之,如果中国控制了外蒙,则等于捏住了西伯利亚的睾丸。
而美国作为离岸性大国,最害怕的就是欧亚大陆出现超级强权,将之孤立在外。故而,心脏地带征服边缘地带固然是一场噩梦,边缘地带征服心脏地带同样是噩梦。在苏德对峙时代,美国已经意识到,一个从乌拉尔山到北海的帝国,与一个从北海到乌拉尔山的帝国,对美国的威胁是同样巨大。
面对中俄,美国同样认为,俄罗斯控制华夏半岛,和中国征服西伯利亚,是一样的地缘灾难。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地缘战略学者斯皮克曼在1942年就预言,也许有朝一日,美国将不得不重新联合俄罗斯防范中国的扩张。
故而,北方不仅有俄罗斯的红线,还有美国的红线。
在经历了一战、二战、冷战的持续较量后,这个方向暂时呈现出僵持局面。这个僵持,并非中俄之间的力有不逮,而是整体战略态势影响下的相互克制。

如果仅就外蒙问题本身而言,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手里都有一把牌可打。但是,无论是俄罗斯卷土重来,还是中国主导内外蒙合并,都必将造成中俄关系的图穷匕见,进而引发美国的局外介入。结果就是,中俄达成了短期内谁都不控制外蒙的战略默契。外蒙也就成了中俄美三方关系的重要试金石。任何一国如果在外蒙采取行动,都意味着连环摊牌的开始。
但同时也要看到,如果有朝一日全球战略格局再度巨变,中俄真的必须对抗的时候,尤其是美国无力介入的时候,外蒙作为必争之地,一定是双方抢攻的首要目标。即便是中俄达成战略默契的当下,我们也要本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底线,做好各种预案,方能未雨绸缪,应对变局。
☆西方
这个战略方向牵涉阿富汗、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印度,直接关联省区为新疆、西藏。

和北方问题一样,西方目前也处在僵持状态。因为这里不仅有历史上斯拉夫系帝国和盎格鲁撒克逊系帝国百年争锋的遗留问题,现实中又有印、巴争雄,极端伊斯兰势力扩张,多国反恐,阿富汗持续动荡,俄罗斯谋求卷土重来等多重问题。区外大国如美国,则若即若离,时而密切介入,时而通过联盟策略联此制彼。各国关系异常复杂。如印度就在保持和俄罗斯的传统友谊的同时,又上了美国船,谋求美印联盟。俄罗斯则在保持对印友好的前提下,努力介入巴基斯坦事务,谋求对中亚五个斯坦的再控制。而美国则周期性使用颜色革命的方法,清除这一地带上的亲俄派。
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准的破碎地带、四战之地,绝非大国崛起、有所作为的坦途。孙膑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往战略上延伸,反过来思考,就是要能够避开此类复杂纠纷和破碎地带,找到大国崛起、兵行千里的坦途。
不过,从以守为攻的角度,出于更好地稳定西部、发展西部的需求,在这个方向上适当进行类似于诸葛亮取武都、阴平的有限行动,仍是必要的。但目的并非要从中打出大国崛起的主通道,而是在境外形成屏障地带,更好地达成西部大开发。目标过于宏大,步子过于急躁,反而会陷入“杂乱纷纠”之中难以自拔,客观上等于是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资金、设备、人员送出去,变成别人要挟我们的人质。
☆西南方
这个战略方向牵涉中南半岛,直接关联省区为西藏、云南、广西、广东、海南。

中南半岛的重要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多次强调。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深化,人类已经进行全球化环洋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开放性海岸线,以及有几条开放性海岸线,该海岸线上是否有不冻港,对该国的发展影响极大。
从英俄大博弈到美苏争霸,盎格鲁撒克逊系英语霸权对斯拉夫帝国的一个重要打压手段,就是通过围堵战略,阻止其进入大洋。而俄罗斯自彼得大帝以来,不变的战略传统就是拥抱大洋——在开放性海岸线上拥有优质不冻港。所以,俄罗斯在开发北冰洋的同时,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不断进行战略冲刺。但到今天为止,这一目标仍遥不可及。但至少俄罗斯的努力,确保了其走在正确的大国博弈道路上,对手稍有不慎,这个北方巨人就会王者归来。
美国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欧洲列强的互掐,在大英帝国鞭长莫及之处发展,最终在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上获得了三条开放性海岸线,并且在其中两条最关键的开放性海岸线上拥有大量战略性不冻港。再加上其对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和控制,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地缘优势。

※美国在海外进行扩张的时间表
从这一点上看我国,就会发现,农业文明时代过于辉煌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强烈的思维定式。所以当我们看到横断山脉的时候,会将之当成止步的障碍。进而把中南半岛看成得之不为多、失之不为少的鸡肋之地。却忘了横断山脉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大国崛起的天然跳板。中南半岛,即是亚洲地中海的南部枢纽,又是进入印度洋的前出基地。也只有在印度洋上拥有了第二海岸线,中国方能真正崛起。
相反,缅甸、越南这两个半岛国家,都属于志不在小的扩张型小国。稍一不慎,就会养出白眼狼。
故而,在这个战略方向上,我们退一步,就会有一群小狼、中狼来蚕食我们的边疆。我们进一步,就有可能在亚洲地中海和印度洋两个战略要区内实现突破,根本改变我国的地缘战略基本盘。
☆东南方
这个战略方向牵涉东海、南海,直接关联省区为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如开篇所述,中国有海陆两条战略线。搞好了就是可海可陆,左右开弓。搞不好就是两线作战,不海不陆。所以,我将中国的核心区域命名为华夏半岛,视为最宝贵的一笔战略遗产。
回顾历史,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从明代倭乱到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我们是两线受困的时候多,左右开弓的时候少。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东南海岸线虽长,也不乏优质港口,无奈却不是一条开放性的海岸线,出门就是第一岛链。亚洲地中海上的三个地缘枢纽,严格意义上我们只控制了一个。同时,自日本吞并琉球以来,我们在海上不断退缩,第一岛链上的一连串重要离岛(包括台湾),目前全部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西方某研究机构关于中国海洋形势的图文说明
从近处看,日本作为岛国,可以集中力量在海上,从琉球到台湾,一路锁住我们的海上出路。从远处看,替代日本控制第一岛链的美国更难对付。
今天,我们不仅要面对美国控局第一、第二岛链的大问题,还有面对这条战略线上的三个小问题——台湾统一问题、日本窃据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问题、南洋华人华侨的保护问题。尤其要警惕日本以日美安保条约为护身符挑衅,进而撺掇中美撞车,日本则趁机再崛起。
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军事地理层面的所谓岛链问题,更是地缘战略层面的亚洲地中海经营问题。很显然,如果要从正面突破这片封闭之海,代价过于高昂。这就注定了东南方向同样出现了类似于北方的战略僵持。
☆东北方
这个战略方向牵涉朝鲜半岛、日本海,直接关联省区为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

朝鲜半岛与中南半岛,作为亚洲地中海畔的两个战略性半岛,直接影响着华夏半岛的防卫和发展。其中,朝鲜半岛不仅直接屏障着中国的政治心脏地带,而且是攸关中、俄、日三国势力消长的天王山。既是区外大国制衡中、日、俄的抓手,又是本地大国抗衡区外大国的前沿,还是全球霸主国、区外利益攸关国、区内利益攸关国和直接当事国的复杂博弈场。
正因为这种复杂性,该方向目前也处于战略僵持状态。可是,与其他三处僵持局面不同的是,因为朝鲜的不甘寂寞,出现了影响全球的朝核危机。受这个危机的牵动,半岛一度剑拔弩张。尤其是进入2017年后,鉴于朝鲜核技术的实战化、小型化发展趋势明朗,美国坐不安席,周边国家也日趋被迫摊牌。朝、韩两国则各有图谋。一时形成了复杂难解,但又不能再无限拖延的新局面。(关于朝核危机,可参阅王鼎杰:朝鲜半岛问题特辑、朝鲜为什么敢同时骂中美、朝核危机时间对谁有利、用减法思维摆平半岛危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保还是该废、讨论朝鲜问题,要站定中国立场、 朝核危机已到新转折点:比洞朗危机紧迫一万倍的事情正在发生)

☆有所作为应把握轻重缓急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周边虽然问题众多,但在有所作为时却要把握轻重缓急。先急、重,后缓、轻。很显然,目前的态势是东北急、西南重。这就形成一条决定中国国运的战略对角线,也可以说是一条命运对角线。如何经营好这条对角线,就是下一篇文章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