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潜能力大幅提升:中国海军治愈曾经最大的“致命短板”
文|武备志
海洋是一个特殊的战争舞台,在这个奇妙的舞台上曾经上演过很多威武雄壮的故事,从特拉法尔加的风帆战舰,到黄海的甲午海战的蒸汽铁甲舰,人类在茫茫大海上进行过多次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殊死搏斗......直到潜艇出现,海战的模式被改变了,曾经神秘黑暗的海洋深处,也变成了令人恐惧的战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类新技术的出现在潜艇上应用,现代潜艇的隐蔽性、机动性和打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核动力潜艇出现以后,其几乎无限的潜航能力和高速航行能力使潜艇成为现代海战中威胁极大的武器装备之一,同时也给反潜武器装备带来了极大挑战。反潜作战是现代海战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作战样式,包括对敌方潜艇的进攻和防御,通过各种探测系统和反潜武器限制敌方潜艇的活动范围,压制其使用武器的能力,使其无法实现作战的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增强,中国海军正努力的走出去,成为一支真正的“蓝水海军”。以驱逐舰为核心的海军编队,正逐渐成为维护中国海外利益的中坚力量。当然,也是中国潜艇部队之外的一支重要反潜力量。无论是潜艇反潜,还是水面舰艇反潜,反潜作战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潜艇目标的精确跟踪和定位,因此,声纳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将是决定搜潜、反潜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现代战争,水声对抗与探测也是反潜与破交战的主要探测手段
搜索潜艇的“千里眼、顺风耳”——声纳
早期中国海军的声纳相关技术主要来自苏联,中国海军051型驱逐舰、053型护卫舰及037猎潜艇等舰艇使用的声纳是在苏联“塔米尔”-11型声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虽然性能有所提高,而且一部分后期型号还采用了计算机处理技术,但其归根结底还是第一代声纳,其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发射功率小,搜索速度慢,探测距离近,体积、重量大。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舰艇声纳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全数化,电路和电子元件采用了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设计;应用数字电路实现多波束补偿,工作频带有宽带和窄带两种及主动和被动两种搜索模式,能同时实现快速扫描和多目标探测、跟踪、分类和识别,大大的提高了目标的定位精度。同时还出现了拖曳式变深声纳和线列阵声纳,特别是线列阵声纳打破了舰艇尺寸对声纳基阵的限制,基阵孔径大大增加,可在低频及甚低频工作,性能有了突破性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中西方军事技术交流的逐步深入,部分欧美国家的新一代声纳技术和装备开始进入中国,中国海军的舰艇声纳技术和设备开始进入了数字化、模块化的新时代,比如:中国利用相关技术先后研制、改进了SJD-1A/B舰壳声纳,装备在部分051级和052级驱逐舰及053护卫舰上;051G及052级两种驱逐舰实验性的装备了进口的DE-1160拖曳式变深声纳,主要用于对于潜艇的探测、跟踪,具有主动、被动两种工作方式,探测距离超过20海里,有效提升了中国水面舰艇的远程对潜搜索能力和跟踪能力。
21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中国在声纳相关领域增加了巨大的资金投入,研制、生产、工艺等技术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提高,很多死死卡在声纳系统发展的瓶颈技术在这一时期被逐个突破,中国海军利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第二代声纳系统到第三代声纳系统的跨越。其中,以SJD-7A舰壳声纳、SJG-206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为代表的新一代声纳被广泛的装备在了052B/C、051C、054/A等驱护舰上,尤其是SJD-7/A舰壳声纳功能与美国AN/SQS-53型声纳、英国2050型声纳技术参数基本相当,是一种大功率、远距离、全数字化的多功能中频主/被动声纳,采用了全新设计的柱形基阵,具备多波束全向探测能力,可以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分析、识别、定位等,其主动直传播方式的探测距离超过10海里,会聚区方式可达20海里,海底反射方式可以达到15到20海里,可以引到反潜鱼雷和反潜导弹实施攻击作战,可将其视为声纳中的“火控雷达”。
SJG-206型拖曳式线列阵声纳则主要负责远距离的搜潜任务,该型拖曳式声纳是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高性能远距离对潜探测设备,同时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5个具备独立研制拖曳式声纳的国家之一。SJg-206拖曳式线列阵声纳的相关技术与美国AN/SQR-19类似,有拖缆和线列阵组成,其中线列阵的长度不少于250米,拖缆长不少于150米。据传,该型线列阵由10个声学组件组成,其中6个低频,3个中频,1个高频,每个组件长15米,装有54个水听器,采用低频和甚低频工作,拖曳速度12到22节,被动探测距离超过60海里,工作深度300米,可以满足远程搜潜和远程反潜鱼雷及远程反潜导弹的作战需要。
055级驱逐舰巨大的舰首鼻形球
目前,中国海军的舰艇声纳技术研发仍在继续,虽然中国在声纳系统的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搜潜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尤其是前段时间055级驱逐舰下下水,我们可以看到其巨大的舰首鼻形球,说明其装备了更大的新型舰壳声纳。但是中国海军在反潜作战方面的压力不比冷战时期的美国海军小,现有的舰艇声纳系统无论在近海还是在远洋,水面舰艇部队仅靠自身的声纳系统高效的探测、定位常规潜艇及核潜艇仍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还需要立体化的搜潜,反潜,也就是反潜直升机的帮助。
潜艇头顶的天敌——反潜直升机
反潜直升机是水面舰艇最为重要的一种远距离搜潜、反潜武器,它使水面潜艇的反潜范围从几公里提高到了即使千米,反潜作战的模式也由平面发展到了立体,反潜作战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中国受到直升机工业和海军战略的影响,中国海军反潜直升机发展的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才在引进的法国AS565反潜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了直-9C反潜直升机,并在21世纪开始批量装备,这比西方国家足足晚了40年。而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中国的052级、053等驱护舰已经具备了搭载反潜直升机,但实际上却很少携带直升机执行训练任务,甚至是作战任务!结果造成中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直到中国海军第三代驱护舰开始批量建造且直-9C的装备数量逐步增加后,中国海军水面舰艇才实现了真正的意义上的直升机化,具备了一定的机动航空反潜能力。
直-9C反潜直升机
直-9C的性能与西方的反潜直升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比如:直-9直升机仅作为一款4吨级直升机,改装为反潜机后的航程、续航时间、载重能力及空间方面的表现都并不理想;由于机舱空间有限,机上只加装了吊放声纳一种水声探测设备,而且反潜探测中十分重要的声纳浮标、磁性探测器等设备仅有少量试装,多数直-9C并没有装备。
中国海军使用的主动声纳浮标对潜艇的探测距离达到1.5到3千米,与反潜直升机的通信距离在7到10千米;被动式声纳浮标主要用于大范围海域的潜艇目标探测,投放3到5枚形成反潜监控阵便可以对300平方千米的海域进行有效警戒,以便有效搜索、探测敌方潜艇。如果直-9C使用吊放声纳监测同样的海域,所消耗的时间将会成倍的早呢国家,而且时效性和连续性也会很难保证。
当然,直-9C装备低频主动吊放声纳在技术上并不比国外同类装备差,但由于缺乏与其他探测设备的配合及补充,以致直-9C的整体探测能力相对于国外反潜直升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直-9C最大载油量为900千克,最大航程为800千米,然而由于受到机身重量的限制,直-9C在满载条件下的航程和续航时间都明显不足,因此只能在两者之间做出妥协。直-9C在满载的情况下,比如携带2枚反潜鱼雷,就只能保持70%的油量;而在满油的情况下,就无法实现2枚反潜鱼雷的挂载要求。据说,在实际应用中,直-9C的作战范围一般被控制在50到100千米的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1.7小时的飞行作业时间,而国外中型反潜直升机在同等情况下通常续航时间可以达到3个小时以上。直-9C曾经的主要武器是从意大利进口的A244S鱼雷,中国随后对其仿制改进出了ET52鱼雷,其与A244S鱼雷的性能相近。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反潜直升机将敌方潜艇逼入深水,使其声纳无法探测距离边缘对反潜舰艇测定运动要素,从而破坏潜艇对水面舰艇设计的条件,随后反潜直升机和水面舰艇将使用鱼雷进行精确打击。
中国海军20世纪90年代末期还从俄罗斯引进了8架卡-28直升级,其中5架为反潜型。当时由于国产的直-9C还没有完成,所以引进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在短时间内使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具备航空反潜能力。
卡-28反潜直升机
卡-28起飞重量达13吨,最大载重量4吨,最大航程800千米,可以在200千米的距离上执行2小时以上的搜潜、反潜作战任务。机上装备了完善的对海雷达、中频吊放声纳以及磁性探测器,同时还装备有36枚主/被动声纳浮标,具有很强的自主反潜能力。反潜武器包括ATR-3型鱼雷和深水炸弹,布置在机腹内具备保温加热功能的弹仓内,可以同时装载1枚鱼雷或8枚反潜深弹。
卡-28所使用的ATR-3鱼雷的攻击速度号称可以达到60节,但是其使用的制导系统智能化程度并不高,数据处理能力也不足,特别是其射程也不足,仅有3000米。另外,ATR-3鱼雷的体积、重量及尺寸过大,使得卡-28仅能携带一枚。在现代反潜作战中,反潜直升机往往需要需要使用鱼雷多次攻击才能有效、彻底的摧毁潜艇目标。因此,卡-28反潜直升机无法有效保证火力打击强度。
另外,卡-28反潜直升机上的机载电子设备仍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与中国装备的直-9C相比,卡-28也至少有10年左右的差距。机载雷达、声纳、导航、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等设备的数字化与小型化严重不足,吊放声纳仍然是性能很一般的主动中频方式,声纳浮标的体积、重量和精度也收到电子元器件制造水平的影响远远落后。
1998年中国在与俄罗斯协商购买“现代级”驱逐舰时,又提出了向俄罗斯订购12架卡-28反潜直升机的意向。
卡-28直升机装备的OKA-2吊放声纳的工作频率为15千赫,主动探测距离为5500米,被动探测距离可达主动探测距离的三倍。据说,中国1998年订购的这批卡-28反潜直升机还装备有新一代“里拉”反潜系统,该系统配备有一台全新的任务近算计,用于控制各种无线电、雷达、声纳浮标、可吊放声纳以及电子支援设备使用,装备的数据链系统还可以将数据传给母舰。
直-18反潜直升机
中国海军还装备有直-18反潜型直升机,据一部分分析称,未来中国海军的万吨055级驱逐舰服役后很有可能将携带直-18反潜直升机。直-18的体形几乎是直-9直升机的两倍,由于有了更大的载重量和空间、续航时间,所以能够携带新型的大型搜索雷达、新型吊放声纳、更多的鱼雷、声纳浮标和操作人员。直-18反潜型直升机目前被部署在辽宁舰航母上,而未来待055级驱逐舰服役后,如果携带直-18反潜直升机,将极大的增强中国海军在近海、远洋的反潜作战能力。因此,直-18反潜直升机的服役,可以说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潜艇杀手——火箭助推深弹与鱼雷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海军所有的驱逐舰、护卫舰都把火箭深弹作为主要攻潜武器系统。这些火箭深弹安装在舰艇的舰首甲板上,能够获得优秀的开阔射界并容易操作,而是可与舰艇舰艏鼻形球内的舰壳声纳系统同时旋转,可以快速开火。
中国海军的驱逐舰曾广泛采用75型204毫米12联装发射装置。中国海军十分看好火箭深弹,在历次演习中使用火箭深弹进行攻击几乎成了例行“表演”。中国海军使用的火箭深弹不仅可以作为数千米内的近距离反潜手段,而且中国海军装备这些火箭深弹的还可执行潜水破障和攻击海岸工事的任务。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俄曾研讨过被动声自导火箭深弹。
中国海军168舰发射火箭反潜深弹
另外,世界海军都在深入研究水面舰艇反鱼雷作战。在反鱼雷作战中,火箭深弹系统能够发挥很大作用,俄罗斯就装备有可以反鱼雷的火箭深弹,中国海军目前也很可能在研究、研发类似的此类可以反鱼雷作战的火箭深弹。这种新型反鱼雷火箭深弹目前主要有两种,分贝为诱饵弹和拦截弹。诱饵弹用于欺骗主动/被动声自导鱼雷,但对于尾流自导鱼雷没有作用;拦截弹则用于摧毁鱼雷。
反鱼雷火箭弹在作战时,舰载系统的计算机会计算出来袭鱼雷的航线,从而制定出拦截线,控制发射装置在来袭鱼雷的预测航路上开火,使落点严密封锁来袭鱼雷的航路。反鱼雷火箭弹的弹体内装有漂浮空腔,弹药入水后,助推火箭脱落,弹体漂浮或悬浮水中。诱饵弹离水后发射欺骗信号,而拦截弹非接触感应引信解锁启动,一旦来袭鱼雷进入其探测范围,拦截弹就会起爆,以求摧毁或者损坏来袭鱼雷。
网传的鱼-7鱼雷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装备的鱼-7型反潜鱼雷是美国MK-46鱼雷的改进型号,采用了先进的OTT0动力,速度达45节,声导系统融合了部分来自欧洲的技术,已经比原型号有了很大的提高。该鱼雷在20世纪90年代后装备在中国海军建造的各种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上。
据传,鱼-7反潜鱼雷重量为235kg,弹头装有45kg高爆炸药,射程10千米,可攻击水下500米内目标,。但是,其对于欧美国家的新一代MK-50和MU-90等新型反潜鱼雷,在技术和性能上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比如,为打击告诉潜艇和采用AIP技术的常规潜艇,MK-50和MU-90鱼雷可以分别用60节和50节的航速攻击最大深度超过800米的目标,而且MK-50与MU-90鱼雷的射程也高达12至17千米,采用了杀伤力更强的聚能定向战斗部,制导系统也使用了更先进的捷联惯导和数字化主动/被动声制导,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识别真假目标的能力。
中国在2005和2010年前后先后退出了鱼-5和鱼-6两种潜艇用533毫米鱼雷,据说这两种鱼雷与西方国家使用的鱼雷作战能力相当,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那么这两种鱼雷便有理由装备在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上,成为中国海军的新型反潜鱼雷。
2012年4月30日,中国海军第十批护航编队054A“运城”舰的一块展板上向世界首次证明中国拥有使用垂直发射装置发射火箭助推鱼雷,也就是反潜导弹。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改进的“长缨”-1/2型反舰导弹,其弹长应与同样采用了垂直发射系统的“红旗”-16舰空导弹类似,涉车应大25至30千米,飞行速度属于高亚音速,制导系统采用了惯性制导加数据链的符合制导模式,其战斗部据传可能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广泛装备的鱼-7鱼雷,可以攻击在深度500米以内的敌方潜艇。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这种反潜导弹采用了垂直发射方式,提高了携带量,并实现了与其他导弹的“和谐”共处,可以根据任务灵活的选择携带数量。
本文为科普中国网军事频道原创,作者京腔热血小鲨鱼。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