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乌克兰专家选择到我国工作,人数是赴俄工作的十倍

军迷圈
文|沙场秋点兵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在和中国竞争乌克兰军事专家的过程中已经败下阵来,乌方专家都首选中国落户,人数多达数千人,这让俄罗斯感到很失落。
乌克兰是苏联时期重工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核心地区,即便是在后苏联时代,这也是一个有着航天、核能、飞机和化工企业的工业国家。在困难时期,俄乌两国一直抱团取暖,共渡难关。但自从俄乌关系恶化之后,情况急转之下。
没有了俄罗斯的军工合作,许多乌军工企业都已经揭不开锅。例如被称为世界航空发动机界沙皇的“马达西奇”公司一下失去近85%的订单,数千名员工被解雇。曾经辉煌一时的公司面临破产的境地。
这些失业的乌克兰军工专家是俄罗斯非常眼馋的,为了吸引他们去俄罗斯工作,俄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承诺给高工资和大房子。然而,食禽择木而栖。面对着俄罗斯的条件,中国更让他们心动。
我国在科学界的声誉有口皆碑,我国对科学家的尊重和包容让世人称道。更重要的是我国社会安宁,发展环境更好。这些都是吸引乌专家的重要因素。大量的乌方专家举家来到国内工作。
安-225运输机
例如研制了世界上最大运输机安-225的“安东诺夫”公司的上千名工作人员和家眷就落户了陕西省。陕西建立了一个面积达120多平方公里的生产生活区,和他们一起落户的是安-225超大型运输机的项目。前不久,17名安东诺夫的专家现场视察了安-225和安-124生产线建设进度。
此外,“马达西奇”公司和“南方机械制造厂”(南方机械制造厂是苏联时期两大洲际导弹制造厂之一,尤其在运载火箭方面有过人之处)的员工也在重庆安了家。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我国感兴趣的技术资料。而我国则建立了一批新企业、新城镇。这些专家们不仅一来就有新房住,还有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这些都是俄罗斯无法提供的。
南方机械的制造厂生产的弹道导弹
据莫斯科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工业经济系主任贝斯特洛夫称,只有最多有数百名乌克兰专家选择了俄罗斯,是前往中国的人数的十分之一。中国向自己需要的专家提供了比俄更具吸引力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面对这种局面,贝斯特洛夫称,“我们感到无能为力”。
贝斯特洛夫说,在技术上俄罗斯还在吃老本,但几十年来,老本也吃得差不多了。缺乏创新动力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问题。中国目前已追上了我们。最主要的是手握核心技术的乌克兰专家会选择中国而不是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