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黑科技,活塞式战机的巅峰之作:安道尔箭式战机

军迷圈
文|四海阅读
提及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P51,喷火,FW190,零式等响亮的名字会首先跳入脑海,不过如果单从性能而言,以上各机型均不如本文的主角Do335箭式战斗机。

Do335箭式战斗机
二战时期,几何空战理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各国开发新型战斗机的追求就是,快!更快!再快点!要做到这点,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便是提高发动机功率,但发动机受时代技术背景限制,其功率是有上限的,于是各国设计师便不约而同的走了质不够量来凑的路线————既然一台不够,那就装两台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装之后,设计师们沮丧的发现,两台发动机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迎风面积,阻力增加之大甚至于完全抵消了两台发动机带来的动力优势,更糟的是,额外的发动机重量反而影响了战斗机的灵活性,面对单发对手时,其结局并不比笨重的轰炸机好多少,所以这类双发战斗机,除极少数的被用于远程护航和夜间截击机外,其余都改行舔地去了。

BF110夜间战斗机,双发战斗机中的成功人士
就在问题似乎无解之时,以脑洞和严谨著称的德国设计师们灵机一动一动动:谁规定两台发动机就只能挂在机翼上?我们可以前后纵向布置,在机尾放一台啊。于是我们的主角箭式战斗机便横空出世了。

箭式装有两台功率1305千瓦的戴姆勒奔驰DB603A-2型11缸水冷发动机,前后各有一具3叶可变距螺旋桨,尾翼为少见的十字型尾翼,主翼后掠12°,为防止后螺旋桨和插入地面,采用了前三角起落架,但由于该机的驾驶舱视野较差,降落过程中飞行员稍不留神,Do335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快的农用拖拉机。。。。。独特的

Do335的外观与官方绰号契合度100%但不知为何它还有一个食蚁兽的绰号
值得一提的是Do335还装有弹射座椅,这在当时绝对是豪华配置了,只不过弹射动力是压缩空气,导致弹射速度不高,所以在弹射之前,飞行员需要先炸掉那硕大无朋的尾翼和后螺旋桨,如果不幸忘记,那么这个倒霉蛋会先被尾翼切成两半,然后再被后螺旋桨打成一级碎肉。。。。。此外弹射拉手设计不合理————这玩意儿居然没装在座椅上,而是安装在座舱地板上,使用时有较大概率将飞行员的手臂扯断。。。。。

Do335的驾驶舱
在武器方面,Do335在中轴线上安装了一门30mmMKI03型机炮,备弹70发,机首额外装有两门15mmMG151机炮,各备弹200发,火力堪称凶残。
在1943年的试飞中,原型机飞出了845km/h或者说是0.7马赫,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这几乎踏足高亚音速领域,而这只是一架活塞式飞机,活塞式!活塞式!活塞式!要知道同时期的正牌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密特262也不过飞到了953km/h而已,而文首提到的四大名机最大时速不超过700km/h,除了惊人的极速,Do335的爬升速率达到了1400m/min,作战半径接近1500km,这些数据在当时都足以俾睨天下。

测试中的Do335
生不逢时是最适合用来评价Do335结局的词了,尽管性能傲视群雄,但当时ME262已经定型,与喷气式战斗机相比箭式无疑处于下风,于是这架本应在航空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优秀战机被停止开发,从此默默无闻,二战结束后,美国将缴获的一架Do335用航母运回国,进行相关测试后交由展出,使得我们今天仍能一睹它的雄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