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欠1个亿想33年后还!某国买中国武器欠债最后咋解决?

军迷圈

关注

文|诤闻军事

1979年,中国改变了单纯的军事援助政策,开始转向军贸出口,并在当年与埃及签订了第一个军贸合同,为中国航空工业走向世界开创了先河,收取了第一桶金。这一桶金,为中国航空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时至1989年底,中方又相继与埃及签订了数十个整机、零部件、修理合同,合同累积总金额逾5亿美元,我方均已按合同规定期限完成各项义务。

埃及空军的歼-6战机

但万万没有想到,在收到几年付款后,埃方却声称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按期付款,一拖再拖。中方只好组织催款团赴埃要款,直到1991年底共收回合同款约4亿美元,埃方尚欠我中方约1亿(含利息)美元。1990年5月,穆巴拉克总统访华时,中方曾同意将其中的逾期欠款推迟三年偿付。据此中方曾两次致函埃方,请其派团来华或同意我派团赴埃商签付还款协议,埃方迟迟未予答复。

直到1991年11月底,埃及国民银行却向中国银行提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付款方案,这方案是:如中方能予减免50%的债务。另50%的本金和利息分期付款到2024年1月;如不予减免债务,则不付利息,本金到2024年1月分期付清,这种长达33年、旷时日久的债务方案令中方无法接受,但对方更狠索性关上了还款的大门。

蓝色的大高楼为埃及国民银行

在这种万般焦急的艰难时刻,中方从驻埃使馆获悉消息:西方某银行正在埃及开展债权收购业务,已为欧洲、南美等几个国家解决了债务问题。该行提出可用30%至48%的债务金额购买我们的债权,用于当地投资。

信息就是金钱。有关部门立即着手向上级申请出卖此笔债权。理由有四:一是西方银行收购他国债务、清理债务是国际认可的一种做法。这种合理的债务转移手段是经过慎重考虑而采取的果断措施,初衷在于尽可能避免外汇浮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损失,减轻银行贷款的压力。

歼-6和其他战机集体飞跃金字塔

二是中方一贯遵守国家对债务“催而不逼”的原则,在征得埃及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转让债权,在经济上会受到一些损失,但在政治上和两国关系上赢得主动,也为以后的双方合作铺平了道路。这一举措牺牲了“小我”,顾全了大局,既有现实意义,也有历史意义。

三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当时已经收回大部分货款,如果同意对方再长达30余年的分期付款,变数很大,既不利于解决由于欠款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又会较长时间给新的合作投下阴影。上述的保本微利购买债权方案即可有助于资金周转,又能免除两国政府间悬而未决的议题。四是从形势方面分析,这笔欠款已经两国领导人、外长和大使等数论谈判,均未解决,加之1991年5月25日,17家债权国在巴黎签署了对埃及欠款减免50%的协议,今后想通过外交途径洽谈,势必更加困难。

有关部门将形势分析向上级做了汇报,提出了“晚得不如早得,早得不如现得”的解决方案,很快得到航空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批准,同意卖掉埃及这笔军贸债权。

都失身了,还说人家面?

出售军贸债权,在我国当时外贸史上属罕见,中方也没有经验,但谈判小组认定既然有路可循,就一定要披荆斩棘,闯出新路。在获得埃方政府认可并双方确定欠款金额之后,与外国银行行长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高效率谈判,最后锁定偿付债权比例为43.68%,锁定偿付债权金额为4千余万美元。交割方式采取的是这家银行把上述偿付美元悉数汇进我公司指定的银行账号-银行出具证明-证明此款项收妥无误。交割地点在中方办公室完成。最后中方顺利完成了出售埃及军贸债权,收回了4400多万美元现金,及时归还了人民币贷款,缓解了相关单位负债过重的困难,增强了军售部门的经济实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