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4亿元,歼-15为何这么贵?

军迷圈
文|四代重歼
一直以来,美军F-35战机一直被外界诟病其价格过于昂贵,其一亿美元的单价,也真是让人极为咂舌。而事实上,并不只是F-35战机有这样一个价格上涨的趋势,整个武器装备发展新趋势正是这样的,单价越高,军队的可承受力也会越低,在性能和战斗力上,也一般是越好,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也是有道理的。
而中国的武器,也有着这样一个趋势。在人们印象中,中国的国产武器,都以物美价廉著称,也因此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备受别国青睐。但在近日,有一则消息经报道之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袁伟处置空中特情,挽救了一架歼-15,而在这则新闻中,官方媒体也首次披露了歼-15接近4亿的单价,这个数字一出,立即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一架舰载机的造价达4亿,这数字肯定是会受到关注的,可以说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如果对此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其实也不算什么了,我们的歼-15战机还是可以划入“物美价廉”的行列。但是,这4亿价格,也还是反映出一些现象,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军事装备发展正越来越接近如今单价高的大趋势,在现代战争中,传统意义上物美价廉的武器也是越来越难,高科技注入的话,暂时肯定是不可能还能做到价廉。因此,一个国家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不仅要满足未来战争的需求,也得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国防预算的承受能力。
歼-15的原型是前苏联海军的苏-33,中国从乌克兰获得苏-33的原型机T-10K之后,结合其优势,以沈飞组装苏-27和深度改造苏-27系列为基础,研制出歼-15舰载机。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意味着歼-15的成本会与苏-27系列一样。
2017年6月,美国海军官员在国会听证会上证实,美海军计划在2018财年投资12.5亿美元采购14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对比美国单架价格为9000万美元F/A-18E/F的价格,4亿的歼-15在主流舰载机中,其实还是算物美价廉。但是,歼-15在价格上还有大幅度上涨的可能,如若到日后的弹射起飞型,其采购价格按照保守估计也要增长10%,差不多价格会超过4.5亿甚至逼近5亿。
官媒此次提到的“4亿”应该是指海军从沈阳飞机制造公司采购歼-15的价格,该价格应包含了沈飞的研发成本摊销、制造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制造成本不用多解释了,大家都明白,主要是,在装备价格中,“摊销的研发成本”的占比可能不低。
不过,研发成本的摊销是按照预期产量来进行的。打个比方,假设歼-15的研发成本为400亿人民币,预期产量200架,这样的话,每架歼-15的摊销费用就是2亿人民币,如果预期产量是300架,那么摊销金额就会降低至为1.3亿元/架,这就跟批发和零售的意思差不多,批发的越多,单价也就会相对便宜一些。这样说的话,也就是说,如果歼-15一直保持其生产线,海军持续进行采购,在未来,歼-15的价格还是有可能会下调的。
那么,除了研发成本摊销,歼-15单价的大头主要就在于发动机、材料及人工成本还有就是利润上。在去年珠海航展期间,曾有报道称中国再次向俄罗斯订购100台AL-31发动机,据俄罗斯专家当时的估算,单台AL-31发动机的价格为3300万人民币左右,每架歼-15需要2台AL-31发动机,因此歼-15的成本中,发动机至少要占据6600万元人民币。
而至于材料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在飞机制造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是相对低廉的,这也与美英法等国的飞机制造商不太一样。而随着产量的提高和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单架战斗机的人工成本也会逐步降低。而军品销售的毛利率非常高,这也是因为军事工业具备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因素,导致军方在采购产品时,会给予制造商一个较高的毛利率,以此来保障企业持续的研发能力。假设沈飞的平均毛利率为30%,那么每架歼-15的毛利就将达到1.2亿元。
这样一说,有个问题还是引得人们疑惑,这歼-15单价达4亿,到底是贵还是不贵呢?其实要进行纵向比较的话,以我国武器装备体系中的价格来看,这个4亿的价格肯定是贵了的,但是如果与美国或者法国的主流舰载机相比较,这个价格又是相对低廉的。而至于歼-15是否划算,这也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歼-15作为我国首款舰载机,既然是投入了巨额研发费用,在经验上也算是积累了很多,就冲这一点,也不会被轻易抛弃。歼-15的价格,也证实了一点,那就是如今中国的武器装备,也逐渐与世界主流一体化,也意味着,我国军工业不管是在武器性能水平上,还是在生产成本上,都逐渐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