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英研究人员:游戏玩家具有成为无人机操作员的潜在优势

军迷圈

关注

文|现代军事

俗话说“宁让人才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才”,专业人员的培养往往是装备能否尽快形成战斗力的关键。除能力建设必须紧跟技术趋势外,专业人员的数量足够与否也会对装备的效用产生重要影响。以美国空军为例,其无人机部队近年迅速扩编,多种新型无人机批量入役,但无人机操作员却数量有限,原先只得只接受现役飞行员转岗,现在面对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开始普通士兵中选拔学员,接受MQ-1和MQ-9无人机的操作训练。实际上,在美军内部,各军种对于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无人机操作员,也有着不同的认识。例如美国陆军也操作大型武装无人机MQ-1C,但其对于无人机操作员的资质要求就没有空军那么刻板。那么究竟军用无人机,尤其是武装无人机操作员需要怎样的特质呢?操作无人机,表面上看就是面对电脑屏幕进行操作,与打电子游戏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那么专业游戏玩家能否成为合格的无人机操作员呢?

英国利物浦大学日前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了一项专业实验,分析显示,游戏玩家(特指高仿真飞行模拟游戏)具有转为无人机操作员的良好潜力,其某些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过专业人员。

据介绍,此次实验包含了4类特殊群体——游戏玩家、具有飞行资质的个人、职业飞行员(包括军事航空系统和民用航空系统)和既无飞行资质又不接触游戏的个人,实验内容为考察各个群体在一次模拟民用货运飞行任务中所表现出的的准确度和自信心的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利物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杰奎琳•威克罗夫特指出,考察标准包括道德良知、性格倾向、专业经验、神经官能等。

考虑到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的界面与游戏软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实验团队以《微软飞行模拟X》为图像显示引擎设计了任务环境,实验对象必须控制一架在尺寸和性能上与用于培训飞行员的初级教练机极为接近的虚拟小型固定翼飞机完成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任务。每个阶段的任务都包含三种情境,实验对象需要决定如何避免危险,或将风险降至最低,他们既可以选择依赖自动驾驶系统,也可以相信自己的能力全程手动驾驶。

实验结果显示,职业飞行员在最核心的神经官能项目上表现最佳,换句话说,“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抗压能力更好”。游戏玩家在该项目上的得分超过具有飞行资质的个人,非常接近职业飞行员。威克罗夫特对此解释称,虽然游戏玩家并没有驾驶飞机的实际经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在日常工作中面对过需要作出重大决定的时刻,这种经历虽然并非生死攸关,但也对他们形成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积极影响。

但威克罗夫特也承认,仅凭基于心理学的实验结果并不能草率得出游戏玩家一定能成为无人机操作员的结论,“他们只是证明了自己在虚拟环境下能够应付裕如,还没有机会控制一架真实的无人机进行验证——尽管他们可能拥有全套的飞行技巧”。

其他相关研究也对利物浦大学的实验结果表示支持。2007年进行的一项医学实验表明,与不玩游戏的人群相比,游戏玩家具备更好的手眼协调能力。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发表的科研论文甚至称,精通电子游戏的医生在手术中的表现远胜同僚。

负责管理无人机操作人员培训和日常飞行等任务的约翰•菲尔兹也认为,游戏玩家所表现出的手眼协调能力、多任务处理能力、信息快速汇总整合能力都是无人机操作人员所必须的关键能力,“他们操纵小型无人机可能就像控制PS游戏机的手柄一样”,至于更大型的无人机则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熟悉其特性。。

威克罗夫特表示,她计划就这一课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深入探讨游戏玩家成为无人机操作员的可行性。

作者:廖南杰

现代军事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