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下一代核潜艇难题基本克服 潜艇用钢性能超越美俄

军迷圈
文|墨者善狩
【墨者善狩军情解析825期】据新华社报道称,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刊发了由中国京港台三地科学家的合作科研成果,他们发明的一种超级钢实现了钢铁材料在屈服强度超过2000兆帕时延展性的“巨大提升”。军事专家指出,如果这种超级钢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对于国防科技具有里程碑一般的意义。这种钢材可以作为中国下一代核潜艇的钢材。
我们知道,一些材料在硬度和延展性两者属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硬度越大,意味着这种材料的延展性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材料的再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比如大家熟悉的陶瓷以及钛合金等等。
因此研发一种即有硬度又有良好的延展性的材料,成为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潜艇建造的关键点。而中国本次突破的锰钢可以在2200兆帕的屈服强度的情况下,还能保证良好的延展性。
根据公开资料,在早期潜艇用钢的屈服强度只有数百兆帕,1940年以前,潜艇用钢只有220MPa,下欠深度不会超过20米,否则就会被巨大的水压将潜艇壳体压变形。目前美国公开的核潜艇用钢的屈服强度为890MPa的H130钢,确保潜艇下潜深度达到数百米。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是,日本在潜艇用钢领域也比较先进,其研发的NS110钢屈服强度已达到了1080MPa级。俄罗斯最新的潜艇用钢屈服强度达到了1170MPa。
据军方之情人士透露,我国的舰用特种钢研制也达到了相当的技术水平,某型艇用耐压壳体用钢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合金设计和生产工艺,不仅强度高,还具有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能。
军事专家指出,如果新研发的钢材应用到未来的下一代核潜艇上,这种屈服强度是美国将近两倍的钢材将让中国核潜艇的下潜深度远远超越美俄核潜艇。
不过也有军事分析人士指出了这种材料的缺陷,这种屈服强度下的钢材,在建造核潜艇的时候焊接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加之其韧性和耐腐蚀性是一个未知数,因此能否成功应用到核潜艇这种长期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领域,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