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称霸一时,二战时期日本著名舰载机

军迷圈

关注

文|战争事典

日本是世界上较早研发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日本在1922年建造的“凤翔”号航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的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舰队航母和若干轻母水母,一度横行海上,成为其野心高度膨胀的催化剂。而二战时期的日本战机也曾一度称霸长空,特别是二战前期的零式确实在全世界数一数二,成为现在不少人吹嘘的资本。

三菱零式舰上战斗机(A6M1-A6M8)

日本海军1937年“十二试舰上战斗机” 项目要求设计世界最高水准的战斗机,由于其性能要求过于严苛,中岛公司中途退出竞争,仅剩下三菱公司的设计团队在堀越二郎的率领下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海军要求,使用诸如特殊硬铝材料(由住友金属公司研发)、恒定转速螺旋桨、网孔型翼梁结构、完全流线型机身、水滴型座舱盖等新技术,并在军方默认之下取消了防弹钢板和自封油箱等防护设备。经过一系列试航改进后零式舰战11 型于1940年7月开始服役。

三菱为零式增加了舰载设备,并改进部分机翼使其可以折叠,得到了零式最主要的改型即21舰载型,至1944年5月生产2821架。采用荣式21型发动机的零式32型生产了343架,在其基础上增设机翼油箱得到的零式22型生产了560架。

零式战机机动性高、火力凶猛,续航航程更是远得超乎对手想象,在太平洋战争之初所取得的大量辉煌战绩对西方国家军队乃至西方人传统思维观念造成的冲击可谓众所周知。日本海军战斗机王牌飞行员名列前茅者,如岩本彻三、杉田庄一、西泽广义、福本繁夫、坂井三郎、奥村武雄等等,根本不用询问他们的战绩大多是靠什么战机取得的。美军即使在中途岛战役后获得了完整的零式战机,分析了其结构数据,也只能令F4F野猫战机以空中合作战术(“萨奇剪战术”)应对,后来服役的F6F地狱猫战机才在大部分性能指标上胜了零战一筹。而美军战机在性能上全面胜出要等到F4U海盗、P51野马(从硫磺岛、冲绳起飞)投入战场,才完全暴露出零式战机缺乏防护的弱点。

为了应对美军新型战机,1943年初至1944年初三菱公司相继推出零战52、52甲、52乙,该系列生产总数达3207 架,主要提升了俯冲速度、增加了防护设备、增强了火力。其后零战还有一些改型,但产量甚少,无关紧要。战争中期以后零式的前期型号很多被改造成所谓的“战爆机”,携带炸弹充当俯冲轰炸机,到战争末期更是大量沦为自杀特攻用飞机。

“永远的零”迄今仍然是航空史上唯一由非欧美国家设计制造的世界著名战机。

零式舰上战斗机52型主要性能数据:

尺寸:全长9.12米,翼展11米,高3.51 米。主翼面积:21.3平方米。动力装置:中岛荣式21型1130马力发动机1台。最高速度:565 公里/时(288节)。续航距离:2560公里。实用升限:11740米。空重/全重:1876千克/2733 千克。武器:7.7毫米机枪2挺(机首),20毫米机炮2门(机翼内),可携带60千克或30千克炸弹2枚。乘员:1人。

爱知九九式舰上爆击机(D3A1-D3A2)

由爱知公司设计技师五明得一郎所率领的团队根据日本海军1936年“十一试舰上爆击机”项目要求设计的全金属双座下单翼攻击机,采用固定式起落架。

九九式舰爆采用了沉头铆钉、恒速螺旋桨等新技术,结构坚固,俯冲稳定性较强,机动性也不错,紧急情况下可作为战斗机使用。少量九九式舰爆11型参加了侵华战事,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成为军舰杀手,航母赤城的舰爆队长江草隆繁驾驶九九式舰爆赢得了“舰爆之神”的名号。特别是在印度洋海战中,九九式舰爆机队的投弹命中率竟然高达恐怖的70%—90%。即使是在中途岛战役中只剩下一艘航母飞龙投入作战的情况下,以及南太平洋海战翔鹤、瑞鹤的攻击作战中,幸存下来的“海鹫”爆击老手驾驶九九式舰爆所取得的命中率仍然大大高于美国对手SBD。

1942年爱知公司为九九式舰爆换装金星54型发动机,凭借这款战时日本实用航空发动机中上乘产品的帮助,九九式舰爆22型性能进一步提升,但在美军的庞大机群、防空火力网面前生存概率却越来越小。该机总产量1515架。日本海军打算从1943年起用彗星舰爆取代其位置,但同样因为产量所限,直到机动舰队覆亡之时,日本航母上仍然混编着九九式与彗星两种舰爆机。

九九式舰上爆击机22型主要性能数据:

尺寸:全长10.19米,翼展14.36米,高3.35 米。主翼面积:34.97平方米。动力装置:三菱金星54型1300马力发动机1台。最高速度:428 公里/时(232节)。续航距离:1050公里。实用升限:10500米。空重/全重:2618千克/3800 千克。武器:250千克炸弹1枚或60千克炸弹2 枚,7.7毫米机枪3挺(两挺机首固定,另一挺后座转动)。乘员:2人。

中岛九七式舰上攻击机(B5N1-B5N2)

由中岛公司设计技师中村胜治所率领的团队根据日本海军1935年“十试舰上攻击机”项目要求设计的全金属三座下单翼攻击机。该机还拥有进一步降低阻力的可收放式起落架。在全金属单翼战斗机方面已取得领先的三菱公司也推出了竞争作品,但仍然采用了固定式起落架,与中岛公司的作品相比稍显逊色。对可收放式起落架还不放心的日本海军同时采用了两个公司的产品,但三菱的九七式舰攻(B5M1)服役后不久就退居二线,中岛九七式舰攻成为主力,因此只要不加特别说明,九七式舰攻就等于中岛机。

九七式舰攻机翼可以折叠,并最早采用了开缝式襟翼、三叶恒速可变距螺旋桨等新技术,同时也是第一种拥有全封闭座舱的舰攻机。该机可挂载威力十足的九一式航空鱼雷执行反舰任务,也可挂载从250千克到60千克的各种炸弹执行轰炸任务,战术选择余地颇大,不过福兮祸所伏,南云机动舰队在中途岛海战关键时刻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针对的机种就是九七式舰攻。九七式三号舰攻换装了荣式11型发动机,加大功率的同时还降低了阻力、提高了航速,1939年进入量产。

九七式舰攻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战功赫赫,从珍珠港行动击沉多艘战列舰,到珊瑚海海战击沉航母列克星敦、中途岛海战击沉航母约克城、南太平洋海战击沉航母大黄蜂,它都是攻击主力。在战争前期不太重视空中索敌的机动舰队也主要将九七式舰攻当作侦察机使用,如此一来,尽可能多地保留攻击机准备投入作战和尽可能严密地实施空中索敌以防止遗漏敌军踪迹,这两项任务就成了一对矛盾,在中途岛海战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机动舰队惨败。

虽然九七式舰攻在1943年后预定由更先进的中岛天山舰攻取代,但由于后者产量不足,直到机动舰队覆亡之时,日本航母上仍然混编着九七式与天山两种舰攻机。该机总产量约1250架。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三号主要性能数据:

尺寸:全长10.3米,翼展15.52米,高3.7 米。主翼面积:37.7平方米。动力装置:中岛荣式11型970马力发动机1台。最高速度:378 公里/时(204节)。续航距离:1992公里。实用升限:7640米。空重/全重:2279千克/3800 千克。武器:鱼雷1枚或800千克炸弹1枚或250 千克炸弹3枚或60千克炸弹6枚,7.7毫米机枪1 挺(后座转动)。乘员:3人。

中岛天山舰上攻击机(B6N1-B6N3)

日本海军航空兵开战之初的三大机型中,九七式舰攻是最早研发成功装备部队的, 1939年其后续机型“十四试舰上攻击机”计划便已提出,仍然交与中岛公司研发。但中岛公司执拗于其正在研制中的护式发动机(1800 以上马力),结果由于该发动机问题不断,新舰攻的首架原型机在1941年3月才首飞,1943 年中期才开始服役,发动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只好更换为竞争对手三菱的火星25型发动机,得到其量产型号天山12型,此时已经是1944年3月。

天山舰攻机身修长洗练,首次采用四叶螺旋桨以及层流机翼,其性能可列入世界一流舰攻行列,满载着日本海军上下的热切期待,刚出工厂便飞往第一机动舰队的航母甲板上降落,却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由菜鸟飞行员们驾驶着飞蛾扑火,几近全灭,其后也只能转战于陆上基地,大量充作自杀特攻机。总产量1268架。

天山舰上攻击机12型主要性能数据:

尺寸:全长10.86米,翼展14.89米,高3.8 米。主翼面积:37.2平方米。动力装置:三菱火星25型1850马力发动机1台。最高速度:482 公里/时(260节)。续航距离:1750公里。实用升限:9040米。空重/全重:3010千克/5200 千克。武器:鱼雷1枚或800千克炸弹1枚或250 千克炸弹3枚,7.7毫米机枪2挺(转动)。乘员:3人。

本文摘自《日本航空母舰全史》

旧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兴衰史

呈现太平洋海天之间激战的真实时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