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印度花天价吸引国外军火商到印度建厂,生产的武器算国产?

军迷圈

关注

文|军武酷

印度这个国家很奇葩,不仅有着神奇的摩托车队,还有着无数的开挂时刻。但印度又很大,不仅是国土大,人口也多,更是在南亚也算得上一方霸主。可这样的地区强国,在国际上很多时候却表现的像个弱智。一美元购买俄罗斯退役航母,结果被坑去近30亿美元,比购买一艘全新的航母价格还高。印度好歹也是一个地区大国,关于航母的使用和维护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这笔账未必不能事先算个大概?或者说,还是印度自身存在猫腻呢?比如军队里的腐败分子,勾结俄罗斯共同骗取国家经费,用以中饱私囊?

印度一美元购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

众所周知,印度武器万国造。在武器采购方面,印度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由于被西方国家长期地技术封锁,无奈之下,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国产之路。而印度则是在各国疯狂兜售的情况下,国内军工业被国外军工企业打的一败涂地。不仅失去了大量的订单,而且还缺乏资金支持。据悉,印度军备的核心零部件几乎90%以上依赖于进口!试想,这里面有多少美金,都钻进了国外企业的钱包里。军工研发向来周期长,投入大,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是以,印度国产军工天生就是营养不良,技术底子薄,印度政府还没有耐心去喂养。印度的这种军事发展策略,先天就是受制于人,属于空中楼阁,拔苗助长,外强中干。虽说,印度通过大量外购先进装备,让印度的军事力量短期内迅速增长,但后劲不足、缺乏根基的本质性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印度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于是,印度政府近日想出了一个“天才”般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核动力摩托车最猛,是不是印度自己造的呢?

莫迪上台后,推行“印度制造”政策,吸引了许多外资(中资相应热烈)企业,到印度建厂,对印度经济和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于是,莫迪政府决定将“印度制造”延伸至军工领域。为了实现军工国产化,印度抛出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军购大单,向全球军火商进行招标,采购装备包括战斗机、直升机、潜艇、导弹和装甲车等等。同时,要求各大军火商,若要拿下这些订单,必须到印度进行建厂生产!印度希望通过此举,能够推动国外先进装备国产化。 

看到这里,小编不得不服印度政府的伟大智慧啊!既然国产军工企业不争气,那就直接引进国外军工企业,这不就实现了军工国产化地弯道超车了吗?但即便如此,印度想要引进国外军火企业,依然困难重重。香港东网评论认为,国外军工企业若要入驻印度,必须通过各国政府批准,其中难免触发程序性难题。此外,即便西方军工企业在印度设厂,印度方面顶多也就负责加工和组装,核心技术绝对接触不到。唯一的好处就在于,此举能够增加印度国内的GDP以及就业。相比以前,仅仅是大把地花银子买买买,还是有所进步的。这回总算是在剁手之余,还顾了一回家。

目前已经有欧洲空客、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德国蒂森克虏伯、法国DCNS、瑞典萨博等西方著名军火商表示愿意参与投标。据环球网消息报道,印度媒体认为,这项政策能够帮助印度以“市场”换取“技术”,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吸引西方军火商在印度建厂、培养印度本地军工人才、让印度本地人才深度参与生产制造,从而实现技术转移。而且,这些大型军工企业的入驻,也能带动印度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

在小编看来,印度还是太天真了。在“以市场换技术”这个坎上,中国可谓是经历了惨痛的现实。就说汽车行业吧,中国希望通过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的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至今,汽车三大件的核心技术,依然完全掌握在外国手里。广汽传祺GS8的热销,由于威胁到丰田汉兰达的销量,被丰田限制供应变速箱,产能被死死地掐在丰田手里。相反,而中国军工业经过刻苦地独立研发,反而实现了弯道超车。这还只是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何况军工技术?印度人都不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吗?

欧洲空客公司工业发展副总裁阿谢锡·萨纳富说:“转移技术、生产合格军品需要多年时间,要么让我们主导成为大股东,要么让印度人承担全部责任。因为项目一旦失败,就将付出数以亿计的高额损失。”也就是说,即便到印度设厂,工厂的主导权,也由于印度缺乏技术而被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而印度想要从中获得西方企业的关键性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综合来看,其实印度还是有所成长的。让西方军火商到印度建厂,至少能够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提高GDP。也算是为印度百姓谋得了一些经济福利。至于军工国产化,印度说是国产,那就是国产吧!好歹也是在印度组装生产的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