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最神秘部队首长现身!他说:祖国轻易不用咱,用咱就是出重拳

军迷圈

关注

文|央广军事

8月18日晚《开讲啦》栏目请来了中国火箭军“东风第一导弹旅”旅长王锡民,从“争气弹”讲到“硬气弹”,甚至还解密了火箭军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导弹发射……话不多说,让我们搬好小板凳,认真听讲啦~

他就职于中国最牛的“快递公司”——东风快递。“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专寄危险包裹,特别是原子弹和氢弹,无人愿意签收。这家“快递公司”说的就是火箭军洲际战略导弹旅“东风第一旅”,旅长王锡民在节目中揭开了这支部队的神秘面纱。

王锡民

“东风第一旅”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1957年12月,一批刚刚掸去战争硝烟的老兵,秘密集结到北京长辛店,迈出了我国导弹部队组建的第一步。1959年7月,中央军委一纸命令,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营正式成立。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战略导弹部队刚刚成立,既缺少装备,也缺少人才。当时国际上有人断言,离开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导弹就永远也上不了天。但是火箭军前辈们就是不信邪,280名官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头扎进茫茫戈壁。没有教材就组织官兵自己编写;没有教具就大家一起制造,用白铁皮敲成各种各样的装备模型;将萝卜刻成各种各样元器件,甚至把麻绳当成电缆线。最艰苦的时候就吃野菜、骆驼草充饥,但什么困难也打不倒他们——

3年多后,中国大漠深处炸响了一声惊雷——由作战部队发射的第一枚战略导弹获得成功!这枚导弹被称为“争气弹”,开创了共和国战略导弹的“通天之路”。这枚“争气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也让当时的中国人挺直了腰杆子。

在“争气弹”发射成功的当天,老旅长董春儒在弥留之际,最大愿望 就是想最后再看一眼导弹发射的场景,当播放最近一次的发射录像时,董春儒满含热泪,握着老伴的手说,我死后,就把我埋在离导弹最近的地方。他的老伴听后既心疼又无奈,“我嫁给你,而你却嫁给了导弹”。

1984年国庆阅兵,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天安门。外媒评论说:“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她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她有能力覆盖地球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国际形势复杂的年代,导弹旅在大规模战役演习中出色实施反击作战演练,彰显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如今,这支英雄的“种子”部队已成长为洲际战略导弹劲旅,成为名扬军内外的“东风第一旅”。

某基地司令员曾自豪地说:“这个旅的官兵,拉出去与导弹专家比专业,一点都不逊色。”

发射现场组织入党仪式

在2015年的一次发射任务中,王锡民带领的发射二营突然接到导演部提前七天完成实弹发射的命令,而发射时间的窗口只有短短一分钟,错过这一分钟就是失败。

时间紧,任务重。发射二营立马启用了快反流程,采取人歇装不歇的方式,最终使发射准备时间一下缩短了五分之四,为确保按时发射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次发射任务完成两个月后,东风第一旅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该旅官兵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向全国人民介绍官兵投身改革强军实践的先进事迹。2016年,中央军委为“一旅”记集体二等功。

火箭军在戈壁训练场组织实战化训练,实弹发射

作为“一旅” 旅长,王锡民知道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去年年终考核,他第一个受考,考官大多是基层技术尖子,生怕“得罪”他不敢大胆“拷问”。王锡民告诉他们:“指挥员同样也是战斗员,平时不敢登台亮相,战时何谈带兵打仗?”

通过狠抓首长机关训练,定期组织考核验收,严格落实军事训练“一票否决制”,王锡民赢得了官兵的信赖,为基层树立了良好导向。

去年,火箭军组织旅团长培训式比武,王锡民加班加点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最终获得某型导弹部队第一名的成绩。参加远程跨区红蓝对抗任务,几十个日日夜夜,他和官兵一道风餐露宿,在遭敌袭击、割网断链、精确打击等近似实战条件下与蓝军真打实抗,部队应急应变应难能力显著提升。

训练离实战就有多近,部队离打赢也就有多近。正如王锡民所说,1963年,我们打的那枚,是扬眉吐气的“争气弹”,那么现在,我们打的就是一枚随时能战的“硬气弹”。

来源:长安街知事、军报记者  长、军

视频:央视

编辑:筱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