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疆边防12年老兵的心里话:选择军旅,我无怨无悔!

军迷圈
文|一号哨位
文:牛德龙
(一)辍学少年重拾人生梦想
2004年的那个冬天异常的寒冷。
这一年的11月份,一个已经辍学一年的16岁少年正在工地上忙活着。他稚嫩的脸庞和那些年长的农民工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面,手捧着书本,接受知识的教育,为着梦想努力。而他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年轻冲动,他严重违反了校纪,学校对他作出了开除学籍的处理决定。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错过了以后才懂得珍惜。少年第一次从父母的眼神中读到了失望和辛酸,他自知对不起父母,他也不敢祈求父母的原谅,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地自责和悔恨。
我就是这个少年。
我记得,当时工地上有一个打过越战的退伍老兵,他常常给我们讲起老山前线的故事,还给我们展示他肚皮上被子弹打穿过的弹孔,这一切都令我对他肃然起敬,也使我对绿色军营产生了向往。
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就在这一年,父亲的一位战友负责当地的征兵工作,电话打到了父亲这里,主要看我是否有意向去当兵。当父亲问我想不想去当兵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想,太想了,想了好久了!”就这样,我报名参军了。
当时来招兵的有五个地方,分别是驻香港部队,北京空军地勤,沈阳武警,宁夏工兵,还有一个就是新疆边防。最终,我选择了新疆边防。
我永远忘不了临行前母亲在一旁默默地为我整理着衣物,不说一句话,我知道她是不舍。我永远忘不了临行前父亲不厌其烦的叮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这样过。那一刻,我觉得父母老了,真的老了,我意识到自己过去似乎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他们,坐在火车上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二)新训三月少年逐渐成长
我的新兵班长叫黄耀文,他算是我步入军营的启蒙老师。是他告诉我部队里面不能有“三手”现象,从而纠正了我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是他手把手地教会我如何把一条长方形的被子整理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是他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开始,教会我什么叫做工作标准。是他身先垂范教会我训练中需要注意的每一个动作要领。
新兵营的各种训练,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而与此同时,我对父母的思念也日益加深。或许,只有在真正离开父母以后,你才能体会到父母对你有多么好,你才会明白他们曾经默默地为你做过了多少,而你竟然对这一切浑然不觉。我第一次给家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我哽咽着叫了声“妈”,眼泪已经开始哗哗地往下流了,那是我第一次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而电话的那头,母亲也一样哭的说不出话来。后来,我也利用空闲时间给家里写写信。每一次写信,都只是想告诉千里之外的父母,儿子一切安好,希望他们能少一些担心。
新训三个月以后,我们授衔了。下连时,我被分配到了一个叫道路工兵连的地方,和我分配到同一个单位的还有15个同年兵,其中4个是我吉林的同乡。这一年发生过很多事情,可是因为时间太久,很多我已经记不清了。约略可以记得的是,有一次郭二蛋喝高了,直接吐在了连部。记得张明的脚被钉子扎伤,很长时间不能正常参加训练。记得我们的“三互”小组这一年火爆全军,在“互帮、互学、互教”的浓厚氛围中,我们度过了属于自己的新兵时光。
(三)军旅十二载,感恩组织培养
2006年12月,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二年整。我们16个同年兵10个人退伍,留下来继续奋斗的只有6个人,我是其中一个。我那时才知道,人生不仅只有相聚,还有离别,突然开始感叹两年时间过得太快。这一留就是三年。这三年时间里,我无数次“奔走”于219国道,足迹踏遍了新疆、西藏。2009年12月,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五年整。又到了退伍与留队的抉择。经过慎重考虑以后,我想选择留队,然而留队不是那么容易的,名额很少,需要经过激烈的竞争,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我们6个同年兵只留下了2个,我又很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一个。那一夜,我哭了,因为几个战友的离开,因为放不下的战友情谊。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既然选择了留队,就要坚持干好工作。戈壁,沙漠,雪山,高原缺氧,我继续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战着。2012年12月,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八年整。这一次,只有我成功地留了下来。同年入伍,一起分配到道路工兵连的战友,只剩下我一个了。有时,我也会感觉到孤单,会想念那些一起摸爬滚打过的战友们。虽然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然而面对分别,又有谁能够真正做到潇洒和轻松呢?
秉持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定信念,我继续坚守在祖国的边防一线,时间很快到了2016年,这是我军旅生涯的第12年。我已经有了一个她也爱我我也爱她的妻子,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12年的军旅生涯使我真正明白了使命和责任担当的重大意义。我很感激这些年以来,组织和领导们对我的教育和栽培,是他们将我从一个懵懂的地方青年锻造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选择军旅,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