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战或将成为主要作战环境,机降部队应配备各种夜视装备

军迷圈
文|微军事
米-17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解放军引进的前苏联米里设计局著名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其到来无疑缓解了紧迫的需要,而且米-17引进数量较多,据说达到上百架。这些空中旋转翼平台,为机降行动提供了可能,这就是为何要建设运输直升机的原因之一。

在运输直升机的支持下,机降部队的机动速度是装甲机械化部队的4倍,是普通地面部队的8倍,如果新建机降部队的作战能力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准,那么这样的英雄部队,在什么样式的行动中都是“尖兵”。比如,可以大量使用反装甲武器重创守卫力量的装甲目标,比如实施立体包围、迂回打击去迅速控制某个地域。据估算,2000人的机降部队在不到24小时内就能攻占并控制一个由同等数量守卫部队控制的、半径75千米的小屿,机降部队还能在对方强大火力的压制下坚守小屿80小时。因此,建设机降部队“是世界各国陆军突击力量建设的重点之一”。如果机降部队执行特种任务,其中还要有情报专业人员,除了英文必须过关外,还必须懂一些其他小语种,比如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等。

世界上机降部队有很多类型的武器装备,比如UH-1H、UH-60、CH-47直升机。其中UH-1H直升机可搭载机炮和导弹,实施对地攻击,为已经到达地面的机降部队士兵们提供火力支援。机降部队还能够配备一定数量的火炮,比如高机动车牵引的120毫米迫击炮和81毫米迫击炮,这两种武器在1-5分钟内就可由作战模式切换到机动模式,从而迅速转移阵地,还可由UH-1H、CH-47直升机吊挂实施机动,能够迅速奔赴新的阵地以提供火力支援。

图注:UH-1H直升机
在夜战成为当前主要作战环境的背景下,机降部队还应配备各种夜视装备,包括直升机夜间成像系统、反坦克导弹热成像瞄准仪、迫击炮热成像仪、炮位侦察雷达以及单兵夜视仪,以便在夜间应对突发情况,一旦出现空降部队能够应对的突发情况,运输机和直升机将对空降和机降部队进行支援。按照调动80%的空中运输装备来计算,一次就可出动160架运输直升机和38架固定翼运输机,从而将2000名空降部队官兵和充足的后勤补给物资运抵目标区域。

图注:CH-47直升机
尽管米-17较为优秀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计划将这种直升机转为国产化,以往,我国仿制“超黄蜂”的直-8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由于部分关键部件无法国产化,拖了二十年才有了大批量实用的直-8型号。但是,直-8并非终点,类似CH-47直升机的空中平台,还是应当尽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