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子母弹攻击机场目标效费比最高?那是有钱没地方烧
文|云上的空母
现代空战带有浓厚的进攻特征,通过积极协同的攻击,把对方的战机和其他重要资产打趴在地面上,是最优先的选择手段,这就叫做空中的胜利从地面上的文章做起。在现代空战中,封锁乃至摧毁敌方的机场,就成为空战的重要内容。一般认为,在这种对抗之中,用子母弹对机场实现攻击,具有极高的效费比。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用子母弹攻击机场时,有个非常关键的标准,即跑道上不存在最小升降窗口。最小升降窗口通常是指某型飞机进行起飞或降落所需要的最小区域。例如,苏-30MKI战斗机的最小起飞滑跑距离为550米,那么最小升降窗口区域的长度就不应当超过这个值。而机场上各型飞机的最小起降窗口的最小值才是这座机场的最小升降窗口,要达到阻止飞机利用跑道起降的目的,就意味着所有固定翼飞机都不能在这座机场上起飞。跑道上不存在最小升降窗口的概率,即跑道失效概率或毁伤概率。
严格地说,判断一座机场是否被封锁成功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跑道上找不到任何一块满足飞机起降和滑行所需要的最小跑道长度与宽度的长方形完好道面,即意味着封锁跑道成功。否则,就意味着封锁失败。但实际上要达到这样的标准需要耗费太多的导弹,只要要求达到60%以上的覆盖率即可。
因此用子母弹攻击机场,可以细化为三个标准,即空间条件、时间条件和封锁强度。空间条件是指跑道上不存在飞机的起降窗口。时间条件是指规定机场封锁视线,机场跑道丧失修复能力。封锁强度就是要求通过不同的火力运用进行射击任务区分和突击时间区分,从而达成在规定时间内封锁机场的目的。只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让敌人无法起降飞机,后续航空兵部队能够进行清扫,即可达到作战目的。
子母弹用于封锁机场时,一般采用侵彻子母弹头,机场跑道的毁伤标准主要取决于跑道弹坑的大小和起降窗口的大小,要求跑道弹坑使飞机起落架难以通过,弹坑的间距使跑道上要求的最小起降宽度和长度难以达成。对于不同类型的跑道,子母弹实施的攻击也非常讲究,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单跑道。当机场只有一条跑道的时候,即可将该跑道视为线目标。瞄准点的选择较为简单,一般选在跑道中心线上,并沿着跑道长度方向依据用弹量均匀分布。而当跑道为双跑道和多跑道的时候,则不能纯粹用打单跑道的方式来进行攻击。
第二种是平行双跑道。在攻击单跑道之外的复杂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各条跑道的长度和宽度,飞机的最小起飞距离,跑道之间的间距,所用导弹的数量,倾彻子弹药的抛撒半径。当两条跑道的总长度与跑道间距之和小于倾彻子母弹的2倍抛撒半径,且两条跑道之差小于最小起飞距离与最小抛撒半径之差时,瞄准点就应该选择在两条跑道的中心线上,而且要根据弹药量进行均匀分布。
当两条跑道的总长度与跑道间距之和小于倾彻子母弹的2倍抛撒半径,且两条跑道之差大于最小起飞距离与最小抛撒半径之差时,瞄准点就应当分别选在两条跑道的中心线和长度较大的一条跑道的中心线上,并且保证理论覆盖区域最大。当两条跑道的总长度与跑道间距之和大于倾彻子母弹的2倍抛撒半径,就需要将两条跑道分别视为独立的线目标处理,瞄准点的选择和单跑道目标相同。
第三种是交叉双跑道。在攻击这种目标时,实战运用中可进行分区处理,通常划分为5个区,各个区域的弹药量有专门的计算公式来得出。而在这5个区域之外,还有两条跑道在两边的剩余区域。如果剩余区域的跑道小于最小起降距离,则无需浪费子母弹,如果剩余区域的跑道长度比最小起降距离大,则该区域作为独立跑道处理,瞄准点的选择和单跑道目标相同。所有区域的用弹量,需要根据实际的毁伤要求、剩余长度和抛撒半径来确定。攻击多条交叉跑道和平行跑道时,可以根据之前三种情况提到的计算方法进行综合处理。这种大型目标的瞄准点确定无疑会更加复杂,需进行更多的计算,一枚弹道导弹打出去就是钱啊!
通常情况下,对于单跑道机场来说,长度越大,达到一定封锁概率的弹药消耗量就会越大。对于3000米长的单条跑道,使用4~5枚导弹就可达到80%的覆盖面积。而对于双跑道和多跑道机场来说,封锁概率不仅仅与跑道长度有关,而且同跑道间距关系也很密切。当两条跑道的间距小于400米时,可以将两条跑道看作一条加宽的跑道处理,但当两条跑道宽度及其间距大于500米时,覆盖率就会急剧下降,用弹量也会大增。
即便是使用子母弹,要想完全封锁一个机场是非常困难的,弹药消耗量非常巨大。如果只要求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弹药消耗量则要小一些。通常只要求对机场跑道达到60%以上的封锁概率,这样对单跑道的打击需要4~5枚。而如果要打击双跑道且间距超过400米的机场时,达到同样的覆盖率,则需要增加1倍的用弹量。因此,跑道间距越大、机场内跑道的条数越多,需要使用的导弹也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攻击大型军用机场时,用弹道导弹携带子母弹头实施攻击,消耗数量无疑会成为天文数字。
携带子母弹的弹道导弹用于封锁机场,还会面临着一个不利的因素,就是对方机场的战损修复能力。就子母弹对机场的攻击而言,主要造成的伤害有两种,一种是凸起式弹坑,另一种是凹陷式弹孔。其中,凹陷是弹坑的修复过程相对简单,即在清理弹坑破片之后,灌注高强度速凝水泥即可。而相比之下,凸起式弹坑的修复就需要将全部或大部分碎片都挖掘起出之后,才能够向里面灌注水泥并实施修复。而且,被子母弹攻击的机场实施战术修复的时候,还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况。比如,弹坑大小各异,破坏种类非常复杂,子弹药的速度和攻角以及跑道的材料结构可能导致跳弹、哑弹和多重毁伤等等难题。
如果用于攻击机场的子母弹偏少,对方不需要修复就能获得升降窗口的可能性极大。而如果子母弹达到了理想的覆盖率,也并不意味着受攻击的机场就会坐以待毙,这个时候机场战损修复部队就会登场。遭受攻击之后,地面工程部队会率先出动装甲复合扫雷车,先探测对方投下的子母弹,并加以挖掘和诱爆。由于这种扫雷车具有坚固的装甲,所以即便是在机场遭受攻击的时候也会持续地进行作业。
随后,大量工程车辆就会跟上来,用鹅卵石或碎石填平弹坑,用压路机压实。最后灌注灌注高强度速凝水泥,对跑道的道面进行修补,整个过程甚至在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截至目前,机场的战损修复已经有很多种方法,包括碎石灌浆法、水泥灌浆法、AM-2道面板修复、快速凝结材料修复、混凝土面层修复、预制SEMI道面修复等等。随着工程机械和新方法的大规模应用,机场的战损修复速度已经远远超出外界的想象。不要说苏-30MKI这样的战斗机了,就是C-5、B-52和B-1B这样的大飞机,要为它们开辟出起降窗口,也绝对不会太久。
因此用弹道导弹携带子母弹去封锁跑道,只能起到有限时间内让对方飞机无法升空或降落的作用,绝非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打了修,修了再打,无疑会浪费宝贵的弹道导弹。如果要采用子母弹头打跑道,就得航空兵部队迅速跟进,积极扩大战果,否则取胜的战机很快就会消失。而相比之下,将携带钻地弹和高爆弹的弹道导弹去攻击指挥中心、油库、弹药库、机场工程维修中心、导航通信这些关键设施,对方在短期内很难修复。在没有航空兵扫尾的情况下使用子母弹打击机场,虽然会令人兴奋,但随着弹道导弹精度和威力的提高,再用这种粗放型的打法,就是有钱没地方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