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吨航母换料大修需四年,全球仅中美适合用这种军舰

军迷圈
文|云上的空母
仅仅在本周之内,就有三艘美国航母入港,至少在最近一个月期间无法执行作战任务。西太平洋地区的“里根”号已进入横须贺港实施休整,9月份才能出海打演习,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则要前往诺福克海军船厂接受耗时6个月的机械和电力系统升级,“华盛顿”号将在本星期之内从诺福克前往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进行为期四年的换料大修。
四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一场现代化的局部战争可能早已打完,当初懵懂的小青年,已经从美丽的大学毕业。而一艘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在进行换料大修就得需要这么多的时间。航母大修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为了确保这种巨无霸能使用五十多年,所以得依靠大修来确保它的状态。另一个方面,在进行换料大修的时候,也会实施大规模的子系统升级,使之不致于落后,无法适应新时代海上作战的要求。
美国核动力航母的大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反应堆芯的更换、修理动力装置、进行舰体检测与维修、实施现代化改装。大修通常是在航母服役24年之后实施,在完成维修之后,又可以继续使用20多年的时间。同常规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的大修代价高昂。根据美国海军的一般估计,核动力航母的燃料补给、大修和现代化改装费用接近蒸汽动力航母的3倍左右。
第二个方面是人员方面的成本和费用很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核动力系统需要更多的人员,导致总体人力成本增加;其次是对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高,核动力系统部门有近50%的士兵都是在中士及以上,而蒸汽动力航母的动力系统部门有75%的士兵在下士及以下的级别,更多的人有更高的级别,开支不就上去了么;第三个方面,核动力系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为留住专业人才,就得有更好的奖励性工资和福利。
不仅如此,除了涉及到核动力航母本身的人员、改装和维护成本,其实还有许多间接成本。这个成本同蒸汽动力航母的成本进行横向对比,更令人吓人,核动力航母相当于后者的5倍。在核动力航母的间接费用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作科研经费。核科研部门通常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岗位,成果都是钱池子里面泡出来的。法国航母“戴高乐”号直接用潜艇的反应堆,结果造成航速只有27节,严重影响作战性能。
核动力航母不仅仅在研制和使用期间得有很大的投入,而且退役之后的处理也要花大量的资金。退役核动力航母的处理除了本身的拆船,还包括拆掉核反应堆的燃料,排掉管道系统和水箱中的水,密封放射性系统,密封反应堆舱并装入高度致密的钢罐,其总体费用是8.87亿美元。储存核废料也需要有专门的设施,比如放置“尼米兹”级航母堆芯的储存水池就花了30.6万美元,而堆芯每年的储存费用就需要111.4万美元,这些钱对于核动力航母的开销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诸多名目一加起来,就成为天文数字。相比之下,蒸汽动力航母的退役处置只需要5260万美元。
总体上而言,核动力航母比蒸汽动力航母的投资费用要高120.89%,总维护运行费用多32.27%,退役处理费用多1596.23%,全寿命周期费用多36.58%。因此,如果要建造和使用核动力航母,就得考虑到更多的维修时间,更多的维修费用和总体使用投资。为了保障有3艘核动力航母处于前沿部署状态,美国海军基本上都维持至少10艘航母的规模(现在已经回归到11艘)。
毫无疑问,核动力航母是巨大的吞金兽和时间消耗者。法国的核动力航母只有四万多吨,而大修就需要18个月的时间。由于这个国家只有一艘航母,大修期间舰载机也就没航母用了。不要说核动力航母,其实常规航母的研发、建造和使用成本就足以让很多国家感到很头疼,例如英国为获得两艘7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不得不大幅度削减建造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的资金。俄罗斯几次曾经决定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但因为资金的问题,不得不一再推迟。
因此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对于很多国家来说,不过是一个昂贵的奢侈品,英国、俄罗斯和法国等国家都没能拥有这种庞然巨物。在之前,俄罗斯已经曝出要造十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消息,但目前也仅仅停留于模型状态。对于绝大多数经济实力不雄厚的国家来说,这种航母根本就不合适。在地球上,80%以上的国家因为财力有限而适合拥有航母,而不适合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则高达96%以上。
然而我们既要看到核动力航母的不足,也要看到它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核动力航母可以提供几乎无限的续航力,其次是可以为蒸汽弹射器提供充足的蒸汽,再次是能够省下更多空间来装载舰载机及其使用的燃油和弹药,第三个方面是能够获得便于舰载机起降的更强甲板风等等。这些优势,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其舰载和运营费用昂贵等方面的不足。总而言之,只有伟大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才能够拥有航母,目前来看仅仅中美有这样的实力,殷切希望中国早日拥有这种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