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泉:英法插手南海“秀肌肉”想要干什么?

军迷圈
文|华语智库

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7月27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英国计划明年向有争议的南海地区派遣航母进行“巡航”,以增强英国的海上地位。法伦声称:“我们明年将派航母到南海巡航,目前还没有确定部署的具体位置,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会受到中国的限制,我们拥有‘航行自由’的权利。”
与此同时,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在悉尼也宣布,英国未来将服役的两艘新型航母首次进行的航行任务就是到亚太地区巡航,为的是依据“航行自由”原则在这些对世界贸易而言至关重要的航线中占有一席之地。
约翰逊在接受《澳大利亚人报》采访时说,“人们希望一个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且准备在该地区部署军事力量的国家介入进来”。他强调,南中国海的法律确定性非常重要,英国在这个地区可扮演重要角色,这将受到许多国家欢迎。
“伊丽莎白女王号”

约翰逊所说的两艘新型航母是“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其中“伊丽莎白女王号”全长280米,排水量6.56万吨,这是二战后英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航母。航母采用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双舰岛等先进设计和技术,可搭载40架舰载机,包括36架F-35B隐形战机。这艘航母总耗资35亿英镑,建造时间历时8年。“伊丽莎白女王号”今年6月首次试航,年底交付英国皇家海军,预计2020年正式服役。另一艘“威尔士亲王号”则在2023年服役。
业内人士认为,“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整体性能位居世界先进航母之列,尤其是搭载F-35B隐形战机使其整体战斗力远远超过“无敌”级轻型航母。有评论指出,这意味着英国海军重回大型航母时代。
媒体指出,如果英国航母明年开赴亚太地区,那将是英国海军的“海浪97”远征行动之后,英国第一次派遣海军大型舰队到亚太地区。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前夕,由英国“卓越号”航母等14艘战舰组成的庞大特混舰队曾开赴亚太地区,以显示英国的海上军事实力。
“西北风”两栖攻击型战舰

就在英国紧锣密鼓地筹划派遣航母前往亚太地区的时候,法国早已捷足先登采取了行动。法国海军今年4月底派遣“西北风” 两栖攻击型战舰抵达日本佐世保海军基地,据报道,“西北风”号此行的目的是和美国、英国和日本一起参加在太平洋海域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
“西北风”排水量为2.1万吨,航速超过18.8节(大约每小时33公里),最大航程为2万海里;定员为160人,最多可载450人;舰体长200米、宽32米,可搭载运送士兵上岸的35架轻型直升机或者16架重型直升机,其中6架可以同时停落在起飞甲板上,故有“直升机航母”之称。此外,该舰还能够搭载水陆两栖装甲车和坦克等重型装备。“西北风”集远征指挥站、直升机航母、登陆艇平台等功能于一身,同时具备远程兵力投放、水陆两栖作战及指挥能力。法国媒体把这种多功能的军舰称为“海上瑞士军刀”。
英法在南海“秀肌肉”的五大动因
今年年初以来,持续紧张的南海局势出现了趋稳态势,然而就在这个敏感时刻,英法两个域外国家却争相派遣战舰在南海地区“秀肌肉”,试图通过军事手段直接介入这个地区争端。
原因何在?
一、美国施加压力的结果。欧洲作为美国盟友需要在南海问题上同美国采取一定程度的同步行动。
二、欧洲介入南海局势的公开借口是维护国际重要通商水域的“航行自由”。
三、英国欲重温“昔日大英帝国海上霸权”的旧梦。
四、法国声称在亚太地区有战略利益需要维护,并试图“重返”东南亚。
五、亚太地区是个武器交易大市场,欧洲要通过展示实力来分一杯羹。
英法德纷纷投入日本怀抱

日本在亚太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也是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的“急先锋”,把欧洲拉进来正是日本所求之不得的。值得关注的动向是,英法两国、甚至还有德国,近来纷纷加强了同日本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合作。
一、2014年,日本先后同英国和法国决定分别设立2+2机制,双方外长和防长每年定期磋商会晤;
二、去年,4架英国“台风”战机飞抵日本与航空自卫队举行联合演练;
三、今年1月,英国和日本政府决定加速落实“联合新型空对空导弹”(JNAAM)的研发计划,在今年年内完成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评估;
四、法日两国同意成立两个委员会就联合研制方维装备品和出口管理进行协商,签署法日军事合作协定,达成旨在加强两国军队之间后勤支援合作的ACSA协议;
五、德国和日本7月份签署了“深化防务技术合作”的协议。德日两国海军保持经常性的互访联系,包括进行联合战术演习,并相互派遣士兵到对方国家参加训练。
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造成这个地区局势空前紧张之际,东南亚国家纷纷希望欧洲能够发挥某种政治平衡和制约作用。然而,英法等国却紧紧追随美国,把屁股坐到了惟恐天下不乱的“搅局者”日本一边,欧洲不仅对中国说三道四,而且竟然诉诸军事手段强行介入“拉偏架”。欧洲究竟要干什么,人们拭目以待。
- END -
华语智库专栏作者 | 沈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