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苏争霸:美为何仍依赖俄火箭来运输?

图咔咔家小咔

关注

文|武器正能量

从一篇旧文谈起——由前苏联航天飞机能源—暴风雪而论 时雨

前不久,时雨无意的一次使用搜索引擎,却误打误撞的找到些当年苏联和美国竞争的航天飞机能源暴风雪组合体的资料找到,也引出了当年的一段秘辛,今天就阅读的总结给诸位大佬一个简要的汇报和总结,引出当年美苏争霸间的传奇。

就航天飞机的起源而言,最近央视一直在播放的国家档案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早在伟大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卓越导师冯卡门手下做研习时候,钱学森就提出了这样一种采用火箭动力的飞机,这可能是航天飞机的由来初章,四十年后的1980年代,美国实现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首飞,航天飞机的英语名字叫shuttle,意为载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并且该工具可以多次使用,甚至可以上几十次的天地往返,但事实证明,由于系统工程方面人的因素的纰漏,航天飞机达不到这样的可靠性,并且由于人数达到七人,一旦航天飞机出事故,其造成的后果将是三人坐载人飞船的两倍以上损失,当然航天飞机也有带大吨位货舱并且附带机械臂的特点,并由于体积的庞大和燃料的充裕,该飞行器可以长时间留存近地空间,并且是三人座载人飞船的近地空间续航时间的几倍,达到了最多滞留空间30天的独立工作时间,在没有空间站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选择了。

时雨指出,美国前后一共建造了五架航天飞机,分别为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共失事两架,分别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美国的航天飞机一共登临过两座空间站,分别为前苏联的和平号和之后的国际空间站,为两个空间站运送了大量必需品和建站材料。

美国航天飞机发射时候所附带的橘黄色燃料箱最早来自土星五号火箭的一部分,正是它的大推力使得起飞重量超过2000吨的飞行组合体在另外两颗助推器的帮助下得以进入高度超过400公里的近地空间,而正中的类似飞机的则称为轨道器,就和俄罗斯的能源暴风雪航天飞机组合体比较来说,美国的航天飞机轨道器有主引擎 而俄罗斯没有,返回着陆主要靠滑翔。

时雨指出,在此有必要提下前苏联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曾经在拜科努尔多次进行了飞机运输轨道器试验及地面试验,以及滑翔返回试验,但唯一一次全程测试则是1988年的11月15日,在拜科努尔的110号工位的第37次发射,该次测试为全程无人驾驶测试,并在拜科努尔主着陆场得以成功返回。

往事如风,而今,无论是美国航天飞机还是前苏联夭折的能源暴风雪都成为了昨日黄花,由于系统工程上的纰漏,最终 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是下马了,而具有戏剧性的是,而今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输全依赖美国昔日冷战对手的苏联继承者俄罗斯的联盟火箭来进行运输,虽然美国正在竭力弥补这一缺陷,但迄今为止,美国没有一艘空间载人航天器重返国际空间站。

时雨指出,值得欣慰的是,美国鉴于航天飞机经验而来的缩小型空天飞机X37B已多次长时间滞留宇宙空间,其滞留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航天飞机所能达到的时间,尽管它小了很多,而且是无人的。

悠悠岁月,一段情,一架航天飞机,依然是军迷心中诉不完的衷肠!End!(时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