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独立倾向明显,与中国经济合作密切

鹰眼防务观察
文|鹰眼防务观察
按照中学历史课本的想法,大多数欧洲国家当年到处寻找殖民地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寻找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其中,英国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不仅占据了最多的殖民地,而且还成功的建立了一套殖民地管理体系,唯一的失败就是美国,这套殖民地管理体系直到二战结束后才瓦解,却也保持了松散的英联邦关系,很多国家的国歌依然是《上帝保佑女王》。西方眼中的野蛮人俄罗斯同样也在不断对外扩张,但其目的太单纯或者说太古典,就是为了扩张领土,也许是金帐汗国或者斯拉夫人骨子里就有对土地的嗜血基因,一直到现在,俄罗斯人对土地的苛求也从未结束。

五千卢布钞票上面是黑龙江公爵穆拉维约夫
如果说向西、向西北、向西南的扩张是为了建立与欧洲足够的战略缓冲的话(俄罗斯说他是个欧洲国家还真有点别扭),那么,向东方进军就纯粹是为了土地了,很早的时候少则几十多则上千的俄罗斯探险队,就打着沙皇的旗帜向东方进军,不断占领新的土地,修建堡垒和要塞,从欧洲部分领土迁移大批农奴来稳固俄罗斯自己的统治,尽管现代俄罗斯人公开在媒体上宣称在向东方进军的过程中,也将文明带到了荒蛮的西伯利亚,但却没有敢于承认,在俄罗斯人向西方进军的过程中,有多少的文明随着俄罗斯人搞得种族灭绝而毁灭。

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复原现场
在将阿拉斯加低价卖给美国之后,俄罗斯帝国的边疆就确定在了太平洋沿岸,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讹诈和战争,更将大片属于中国的领土鲸吞蚕食,如果不是日俄战争中败给了黄皮猴子,那辽东半岛现在就是黄俄罗斯,是否能收回来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远东最辉煌的时候应该算是十月革命之前,确切的说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前,这里的商业和贸易极其繁荣,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从事贸易往来,远东的俄罗斯人也借着出售毛皮、贵金属和钻石等赚取了丰厚利润。但如今远东怎么样了呢?
计划经济体制让远东在苏联时代并不是多么落后,但如今,远东似乎已经是另一个国家,远东的经济完全依靠出口能源和木材等原材料维持,没有像样的工业,即便是以制造苏-27和苏-30战斗机文明的伊尔库茨克人口也在不断流失,一座城市毕竟不能依靠一个飞机制造厂来生存,年轻人们都努力跑到了遥远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里有更多的工作机会。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听上去很美,却都是一些不大的小城,这些城市里居住着远东的精英:官员、商人、能源公司员工和军人,当然还有俄罗斯黑手党,至于农村,只能说还饿不死人。

海参崴这样的小城撑不起远东经济
遥远的距离已经让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与远东形成了隔阂,远东的经济更加依靠向中国和日本出口原材料与能源,俄罗斯从欧洲进口的商品因为运输成本的缘故,来到这里已经价格翻了几番,远东更加依靠中国的廉价商品维持,俄罗斯欧洲部分不需要远东的能源和原材料,远东也实在对欧洲部分没什么别的需求。在政治上,远东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或者说古典的家族政治,每个地区和城市都有一种相对固定的政治生态,对莫斯科的中央政府保持着相对独立状态,普京的命令在远东的执行率明显不如在欧洲部分,这里的土皇帝们选择性的执行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政策要么阳奉阴违,要么干脆不予执行,而普京对这里的政治生态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改变,尤其是在今天的俄罗斯。

广袤的远东,曾经是中国故土
前面已经说过了远东对中国的依存,远东为中国提供能源和木材,大批的中国人,粗略估计也有几十万人去了远东,从事伐木业或者在这里租地种粮食,当地的俄罗斯人因为苏联时代的机械化设备已经损坏,没钱买化肥、农药和种子,其生产效率仅有中国人的几分之一,与其这样还不如去中国人那里打工。事实上,远东几乎所有的俄罗斯人都欢迎中国人的到来,不管是官方、商人还是黑社会,中国人带来就意味着投资,几乎所有的俄罗斯人都抢着和中国人合作,这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反华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也仅仅是经济合作罢了,要想通过这种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来将远东收回来,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倒是远东有可能独立,莫斯科从远东获取了太多的利益,却没有让这里像其欧洲部分一样繁华。

最先进武器优先部署远东防的可不光是美日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