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著名机枪:曾被称为“土豆挖掘机” 立下赫赫战功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观察眼

(美国第一支机枪是著名的“土豆挖掘机”——柯尔特M1895)
机枪在传统的步兵作战中的价值还是非常大的,即便在机械化开始崛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机枪列装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当时军事实力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而作为二战战胜国,机枪也对美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太平洋战场上大规模冲锋的日军部队,美军数量众多的机枪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就已经拥有超过14万挺机枪,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机枪总数量已经达到几十万挺。借此,美军在战场上对日军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也就很好理解了。
“土豆挖掘机”柯尔特M1895机枪
早在1895年,美军就开始使用机枪,当时美军的主力机枪就是有“土豆挖掘机”之称的柯尔特M1895机枪。在马克沁发明了利用射击后坐力实施自动装填循环的机枪后,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勃朗宁就得到启发,开始研发完善自动装填机枪技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试制之后,勃朗宁最终研发成功M1895型勃朗宁机枪。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大批量使用法国著名烂枪,M1915绍沙8毫米机枪[图中])
据称当时勃朗宁“先是试着把温彻斯特1873型杠杆装填步枪改成了通过枪口的导气式动作原理的自动装填步枪,在1890年和1891年又制造了使用相同操作原理的一种机枪,这种机枪经过改进后被卖给柯尔特专利武器制造公司,并生产出1895型机枪”。由于这种机枪向下弧形运动的导气活塞系统在工作之时就好像“刨坑”一样,因此该机枪得到了“勃朗宁马铃薯挖掘机”的别称。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的机枪,也是美国第一支机枪。
柯尔特M1895机枪生产量并不是很大,柯尔特公司在全世界总计出售了25000挺柯尔特M1895。该型机枪的口径非常繁杂,单是在美国就有海军型李式6毫米枪弹口径和陆军型克拉格。30-40英寸枪弹口径。在这两种口径之外,柯尔特M1895还有“斯普林菲尔德0.30-06英寸口径、毛瑟7.65毫米口径、希腊6.5毫米口径、墨西哥7毫米口径、俄国7.62毫米口径和英国0.303 英寸口径等诸多口径”,该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仍有储备应用。

(M1918勃朗宁在美国最初的定位是自动步枪,战场上该枪主要被用做轻机枪,该枪简称BAR)
短期应用的法国著名烂枪绍沙M1915型8毫米机枪
只是,和现今的美国对高科技武器的渴求不同,受众多原因的共同影响,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对新武器的发展似乎并不积极,当时一些美国人研发的众多新式武器技术最终在美国得不到重视流落到欧洲就是典型例证。而这样的现实,也造成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合适机枪的尴尬,最终美国不得不使用法国历史上有名的烂枪,绍沙M1915型8毫米机枪。
在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军迅速发现,自己手中除了春田步枪和M1911型11.43毫米手枪之外,居然再没有合适的枪械,美军在当时非常需要一款可进行行进间突击作战的自动武器,也就是轻机枪。受此影响,美国在更加重视国内轻武器研发的同时,也采购了超过10000支法国M1915绍沙机枪。但是,一经战阵,法国的M1915绍沙机枪的问题就迅速暴露。
M1915绍沙机枪是枪械历史上有名的烂枪,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被评定为最不受欢迎的武器。绍沙机枪很长,且十分笨重,该枪采用枪管长后坐式工作原理,机械设置运行起来比较复杂,部件在枪内的运动行程很大,振动也大,不但严重影响了瞄准,射击速度也较低,每分钟只有240发。

(M1918勃朗宁轻机枪是世界著名的轻机枪之一,很多国家都应用并进行了改进,图为波兰版BAR)
而且,绍沙机枪的镰刀型弹夹设计也非常奇葩,容弹量少不说,携带还非常不方便。该枪的两脚架设计也非常糟糕,原本是为增加稳定性设计的两脚架,却又轻又脆,非常容易损坏。同时,可靠性也是法国M1915绍沙机枪的最重要问题之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总计采购了超过30000挺M1915机枪,但“几乎每一挺交付美军的绍沙轻机枪都发生了故障,零部件尤其是弹簧战损非常严重”。该枪采用当时法国制式8毫米弹药,是枪械历史上出名的烂枪,臭名远扬。
M1918勃朗宁机枪——BAR
美国在1917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并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年2月份,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就向美国高层展示了最新研发的两款机枪,一款是水冷式机枪,另一款就是后来大名远扬的M1918勃朗宁机枪,BAR。这次展示在当时收获众多好评,其中的水冷型成为后来美军的M1917型重机枪,而M1918则由于当时轻机枪的概念还没有普及的原因,被定名为自动步枪。而在M1918成熟的同时,美国远征军再也无法忍受法国M1915绍沙机枪,1917年7月份,柯尔特公司就得到了12000支勃朗宁M1918机枪的生产合同。

(瑞典改进的BAR)
但是在当时,柯尔特公司正在忙着为英国生产维克斯机枪赚钱,最后只得要求美国推迟M1918勃朗宁机枪的生产。对此,美国陆军自然是难以忍受的,在美国陆军的要求被拖延之后,美国陆军最终指定温彻斯特武器公司生产M1918勃朗宁机枪。其后,在美国陆军的多番催促下,温切斯特急急忙忙启动了BAR[勃朗宁M1918]的生产线,但是,“首批生产的1800支BAR交付时,被发现许多枪的部件不能互换,于是生产暂时停止,直至改进生产工序,使该武器完全符合要求。温彻斯特获得一份25000支BAR的合同,他们在1918年6月再次全面投产这种武器,当月就交付了4000支,在7月又交付了9000支”。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三家公司总计交付了5.2万挺勃朗宁M1918机枪,在1918-1919年年间,美国又生产了超过10万挺勃朗宁M1918机枪,也就是BAR。该枪在美国之外也很有名,包括比利时最著名的FN公司都生产过这款机枪,英国、瑞典、奥地利等十多个国家也都引进或者仿制过该枪。

(M1918A2是BAR改进幅度最大的一款,该型号取消了半自动射击模式,在二战前完成研发)
根据美军最初的设想,以及该枪的研制初衷,M1918勃朗宁是作为单兵使用的自动步枪,早期版本的M1918勃朗宁甚至有半自动射击模式,“但是由于该枪使用的是全尺寸的步枪弹造成枪的重量和后坐力太大。无奈,美军只能将其作为班用火力支援武器使用”。而在用作班用火力支援武器的过程中,M1918勃朗宁机枪迅速表现出价值。
在M1918勃朗宁研发成功以后,美国对其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改进就是在二战前夜。1938年,美国开始对M1918勃朗宁机枪进行新的改进,这次改进研发在1939年完成,1940年装备部队,这款改进后的BAR被定名为M1918A2型勃朗宁。勃朗宁M1918A2是美军在二战中的主力轻机枪,在很多美国的影视作品中都有该枪的身影。
M1918A2“最主要的改进是取消了半自动发射功能,并在枪托上安装了一个降低射速的缓冲装置,通过快慢机选择两种不同的全自动射速”。分为300-450发/分的低射速,和500-650发/分的正常射速。该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恢复生产,当时又生产了超过6万支,在M14和M60通用机枪崛起之后,该枪逐渐从美军中淘汰。(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