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全球反导系统盘点:美国成功开展4次实验 俄2次以色列4次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武观察

2019年,全球反导技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美国发布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为全球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指明方向。俄罗斯将继续推进新一代预警系统的更新换代,研制和部署新型拦截系统。日本、韩国和以色列等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加速发展本国导弹防御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成功开展4次反导系统飞行试验,俄罗斯开展2次,以色列4次。

美国

1。美国发布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

目前,美国已经基本建成全球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部署情况如表1所示。2019年1月17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该报告作为2010年《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的后续,是特朗普政府对未来导弹防御规划的首份文件,将指引美国导弹防御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

表1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装备当前状态

2。地基中段防御系统实现首次齐射拦截,杀伤拦截器技术发展进行重大调整

2019年3月25日,美国首次开展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齐射拦截试验,成功拦截1枚洲际弹道导弹靶弹。试验中先后发射2枚地基拦截弹。第1枚地基拦截弹成功拦截目标,第2枚拦截弹探测到碎片后,继续寻找其它可能的威胁。在确定没有观测到其它弹头后,选择了“最具威胁的目标”并对其进行摧毁。此次试验是GMD系统首次对较复杂洲际弹道导弹目标进行齐射拦截,验证了齐射理论在导弹防御中的作用。

图1 GMD系统齐射拦截试验

在杀伤器研制方面,改进型杀伤器(RKV)在2019年因“技术问题”未能通过关键设计评审,美国防部在8月正式终止与波音公司RKV的研制合同。受此影响,导弹防御局在2020财年预算申请中将多目标杀伤器(MOKV)计划归零,并于8月29日发布了下一代地基拦截弹征询书。

征询书描述了一种功能更强大的系统,并指定了新系统将有效应对的近50种威胁场景。其中有些作战场景蕴含严峻挑战,且超出现有防御网络的作战“范围”。新系统将采用碰撞杀伤方式和一对多拦截方式,部署在现有发射井内。

评估报告还指出,在美国本土新建拦截基地是增强本土防御能力的一个选择。美国防部在国会压力下在对东海岸的4个备选地点进行评估后,确定将德拉姆堡作为东海岸导弹防御基地首选地点,但具体实施方案受多个因素制约影响。

3。继续研制新型雷达,下一代天基探测系统方案基本确定

2019年,美国将继续研制新型雷达。1月,美国海军在夏威夷完成AN/SPY-6(V)1防空反导雷达最后一轮研发试验,成功跟踪了第15枚弹道导弹目标,预计2020年交付,2023年实现初始作战能力。洛马公司完成远程识别雷达的框架构建,交付了首批20块雷达面板,开始雷达系统的安装、集成和测试,计划于2020年部署在阿拉斯加州,2022年接受作战验收。

此外,美国还计划于2025年底在日本部署本土防御雷达,与夏威夷雷达协作运行,以跟踪打击美国本土、夏威夷和关岛等地的洲际弹道导弹。

图2 太平洋试验靶场的AN/SPY-6(V)雷达

下一代天基探测系统将采用由近地轨道卫星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架构。高轨卫星方面,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系统将用于取代现有天基红外探测系统。新系统将由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极地轨道卫星组成。2019年10月10日,美国空军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宣布,由洛马公司负责研制的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已通过初步设计评审,将在2025年交付。

低轨卫星方面,导弹防御局正在与太空发展局、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和美国空军合作,开展高超声速和弹道导弹跟踪天基探测器(HBTSS)的原型方案设计。HBTSS是美太空发展局主导的大规模近地轨道天基架构的任务之一。

大规模近地轨道将由空间传输层、跟踪层、监视层、威慑层、导航层、战斗管理层以及支持层组成。2019年10月,导弹防御局分别授予诺格公司、雷锡恩公司等4家公司HBTSS合同。根据合同内容,每家公司必须在2020年10月31日之前设计探测器有效载荷样机。

图3 大规模近地轨道天基架构

4。萨德系统成功开展首次远程发射拦截试验,验证全球快速机动部署能力

2019年8月30日,美军成功开展萨德系统首次远程发射拦截试验(FTT-23)。试验中,发射了一枚1枚中程弹道导弹靶弹,AN/TPY-2雷达探测、跟踪到目标后,火控系统指挥1辆位于一定距离外的萨德系统发射车发射1枚拦截弹,成功摧毁靶弹。

图4 FTT-23试验中萨德系统拦截弹发射瞬间

2019年3月3日,美、以开展军事演习,实现了一个飞行架次运输一整套萨德系统,其中包括AN/TPY-2雷达、发射装置、拦截弹和指挥控制系统等。2019年5月,美国将全套萨德系统从本土空运至罗马尼亚,随后横穿罗马尼亚400余千米。这是迄今为止萨德系统在美国本土以外进行的最远距离的地面运输,验证了萨德全套系统的全球快速机动能力。

图5 美军将萨德系统空运至罗马尼亚

5。强调发展多样化的导弹助推段拦截能力,推进先进机载拦截技术研究

美国继续发展机载动能和定向能拦截能力。动能拦截方面,新版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将F-35隐身战斗机纳入到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利用其机载传感器跟踪敌方,并考虑搭载新型拦截弹击落助推段导弹。2019年,美军在橙旗评估(OFE 19-2)演习期间,成功实现F-35战斗机跟踪数据与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融合,为F-35纳入反导系统奠定基础。

定向能拦截方面,美国继续推进低功率激光演示项目,征询开展高功率激光器演示验证的可行性。2019年3月,导弹防御局成功开展低功率激光演示验证项目地面试验,以确定激光系统达到特定杀伤效果所需量级。试验结果用于建立激光摧毁目标材料和元器件的功率模型。

导弹防御局正在资助研发两种高能电泵浦激光技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二极管泵浦碱激光系统和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的光纤组合激光器。两者都参与了此次试验。2019年4月1日,导弹防御局发布激光器缩比项目的信息征询公告,征询在2025年开展1000千瓦级导弹防御激光器演示验证的可行性,最终将在2023年实现该技术由国家实验室向工业应用转化,并开始战略激光武器的制造。

6。推进高超声速防御项目,探索高超声速武器拦截能力

根据新版评估报告,导弹防御局正在开展高超声速防御架构备选方案研究,第一阶段将评估现有探测系统和武器系统防御高超声速威胁的效果。预警探测方面,美国国防部正将改进现有天基和陆基探测系统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实现高超声速滑翔武器的预警和跟踪。发展新型天基探测系统,以实现高超声速武器的探测和跟踪。

拦截技术方面,导弹防御局授出5份高超声速防御武器系统方案,进一步探索高超声速武器拦截方案的可行性,研制周期为2019年9月~2020年5月,如表2所示。其中,雷锡恩公司获得2份合同,继续研究高超声速防御的非动能方案和标准3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方案。洛马公司获得2份合同,用于进一步研制和完善女武神高超声速防御末段拦截弹方案以及高超声速防御武器系统方案——标枪,波音公司获得1份合同,以推进其高超声速武器的超高速拦截器方案。

表2 导弹防御局授出的5份合同的基本信息

其它国家

1。俄罗斯继续部署新一代反导预警探测系统,成功开展多次拦截试验

2019年9月26日,俄罗斯成功发射第3颗苔原新型导弹预警卫星。据称星上还配备保密的核战应急通信有效载荷。俄希望在2020年用6颗卫星完成组网。10月,俄罗斯军方表示2024年前将在克里米亚地区、科米共和国和摩尔曼斯克地区建造3座沃罗涅日新型陆基预警雷达,进一步提升针对西南方和北极的探测能力。

拦截试验方面,2019年6月6日,俄罗斯在萨雷•沙甘发射场成功开展A-235飞行试验,试射前反导系统车队先将拦截弹装填至地下井。6月14日,俄罗斯在普林谢茨克靶场再次成功开展A-235反导试验。

图6 俄罗斯发射苔原卫星

2。以色列开展多次反导飞行试验,验证多层防空反导系统性能

2019年1月22日,美、以在以色列中部帕尔马奇姆空军基地成功开展箭3拦截试验。3月18日,成功完成了大卫•投石索系统的第6次拦截试验。4月16日,以色列国防军在中部基地开展了爱国者和铁穹导弹防御系统联合演习,成功拦截了多个目标。

此次演习是年度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测试防空部队在不同作战场景下的准备度。7月28日,美、以在阿拉斯加成功开展箭3反导拦截试验(试验代号为FTA-01)。试验前,以色列使用一架安124飞机将箭3系统运至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太平洋试验中心。美军AN/TPY-2雷达也参与了此次试验。

图7 箭3反导拦截试验

3。日本将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与美商讨部署“本土防御雷达”

2019年1月29日,美国国务院批准日本以21.5亿美元购买2座陆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考虑经济因素,日本政府决定购买的2座陆基宙斯盾系统不具备协同交战能力,这意味着该系统将无法遂行防空任务,只能担负弹道导弹防御的单一用途。

此外,日本与美国正在就本土防御雷达(HDR-H)部署问题开展谈判。美国政府希望在日本部署HDR-H,用于跟踪向美国本土、夏威夷和关岛等地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如果两国达成一致,日本将在2025年底实现部署,可显著增加美国探测中俄战略导弹能力。

图8 陆基宙斯盾系统图

4。韩国将增购反导雷达和宙斯盾舰,提升防御能力

2019年8月14日,韩国国防部公布《2020—2024年国防计划》,计划未来5年内增购2部地面反导预警雷达和3艘新型宙斯盾驱逐舰。新型驱逐舰将配备美制宙斯盾作战系统和标准3拦截弹,预计2028年前交付部队。韩国还寻求通过部署PAC-3改进型拦截弹及天马-2导弹,研发远程面对空导弹来增强其多层拦截能力。

发展评述

1。美国进一步明确导弹防御的地位,拓展导弹防御系统的体系架构。

2019年,美国政府发布新版《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再次强调导弹防御是美国国家安全和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优先发展的国防项目,报告首次将俄、中列为潜在威胁对象,未来将构建可应对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等各类导弹武器的防御体系。

报告明确提出,要将F-35隐身战斗机和高超声速防御项目纳入到新的反导体系之中,构建天基探测系统,提升地基中段拦截系统的性能和部署规模,推进先进机载定向能拦截技术的研究和高超声速武器拦截能力的发展。

2。俄罗斯继续推进反导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多梯次空天防御体系。

俄罗斯继续部署新一代反导预警探测系统,推进俄反导系统的现代化改进。俄罗斯将在2020年实现天基预警系统的组网,未来5年将继续增加新一代预警雷达的部署规模,届时将实现以莫斯科为中心、以欧洲为重点的环形预警能力。

俄罗斯将继续研制A-235系统,S-500系统将于2020年部署。未来,俄罗斯将成功构建空天预警体系,形成战略与非战略反导系统的多梯次配置与拦截能力。

3。日、韩、以等国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建设本国区域反导系统。

以色列、日本、韩国继续依托美国,通过联合研制和采购等方式建设本国的反导系统。其中,日本将成为美国在亚太的重要支点,引进陆基宙斯盾系统,联合研制标准3-2A导弹,部署本土防御雷达,提升针对中俄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的预警探测和拦截能力。

本文梳理了2019年国外导弹防御系统的的部署现状和最新研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评述。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实现全球部署,未来将构建针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的导弹防御系统。俄、以、日、韩将依据各自的国情,建设本国区域防空系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