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一发炮弹1.6吨!口径接近1米 美国巨炮差点砸向日本人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可能二战日本海军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的460毫米九四式海军舰炮已经能够震撼大部分人了,身为人类海军史上最大口径且也是威力最大的主炮,口径大是其奉行的最高真理。而在陆上,载具承重的限制比海上的要少,所以各种黑科技怪物层出不穷,别说接近半米口径的460毫米炮了,数款火炮的口径都直逼一米,可谓惊人之极。

大和的460毫米九四式海军舰炮

像是美国陆军就研制过这么一款“大口径迫击炮”,它的口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达到914毫米,创下世界纪录,这就是著名的“小大卫”(LittleDavid)。

小大卫是美国陆军的36英寸迫击炮,说是迫击炮但它外表没有一点迫击炮该有的样子,这种大炮的炮弹重量就超过1.6吨。平时不用的时候,小大卫的炮口能放平,就像是一根平放在地面的粗管子,但需要发射的时候小大卫迫击炮能够抬高炮口,伺机发射。

“小大卫”迫击炮

在1944年,美军已经预料到未来即将发生的日本本土作战,由于日本已经开始号召“一亿国民总玉碎”,所以美国军方高层认为,如果入侵日本本土四岛,那么将会遭到日本修建的坚固防御工事阻击,使得推进缓慢,某些地方由于距离海岸线较远,舰炮无法提供火力支援。所以美军开始在古老的攻城臼炮或者大口径迫击炮角度上做文章,而914毫米的小大卫就因此而生。

小大卫没有配备移动运载平台,需要部署的时候依赖两辆特制的火炮运载车,分别将重达36吨的炮管和42吨的炮座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并拆卸装配。除此之外, 小大卫迫击炮组还需要推土机和起重机的配合,用来在土地上挖掘迫击炮基座。

卸货、组装、调试、校准和上膛,小大卫的准备时间长达12个小时,但射程、精准度和作战效率却极其有限,由于日本屈服于两颗原子弹,比美国预料的投降时间早了很多,所以小大卫并没有参与过实际战斗。

相比于史上最大口径的小大卫,德国的古斯塔夫巨炮虽然口径略逊(只有800毫米),但它毕竟参加过实战。古斯塔夫巨炮和小型的小大卫不同,这种火炮通过铁路运输,火炮总重高达1344吨,是小大卫的17倍以上,炮弹的重量也高达7吨。

古斯塔夫的精度高于小大卫,但是准备时间是惊人的,需要专门铁路铺轨,以便古斯塔夫改变射出角度,还需要准备防空和其他勤务。即使一个旅近3000人同时为这门巨炮服务,也要半个多礼拜才能够进入战斗状态。

希特勒在1943年观看古斯塔夫巨炮

对于家大业大的美国,搞个数门914毫米的小大卫玩玩也就算了,而且仅停留在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参战。而本就是内外交困的德国,不将宝贵的资源运用在该用的地方,反倒搞华而不实的古斯塔夫,反而是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像是古斯塔夫之后的陆地巡洋舰P.1500怪兽计划,更是要搭载800毫米的K(E)主炮成为移动平台,幸亏德国提前战败,否则希特勒不知道还要浪费多少资源。如果将研制和制造古斯塔夫的钢铁和石油拿去打造虎豹等坦克或者建造一些口径适合的榴弹炮,德国虽然不会改变战败的命运,但或许能够撑得更久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