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丘吉尔“讽刺”的重机枪堪称意军败笔 靠性差、操作复杂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武器正能量

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一直充当着德国身边的猪队友,这也使得意大利在广大军迷心中显得有些搞怪和滑稽,意大利在古代可是创建过罗马帝国的民族,而后来的文艺复兴也是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这个国家和民族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是为何进入热兵器时代之后,就给人感觉越来越鸡肋和怪诞了呢?这一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意大利人近现代以来的离弃脑回路可能绝非大家偏颇的主观感受就能否定的,也就是说意大利人确实是有些中二基因在潜藏了数千年后迎来了爆发。关于意大利二战的段子就不多说了,今天就聊一聊意大利在二战前夕设计的一款重机枪,籍此尝试一下走进意大利人的奇特内心世界。

意大利未能从罗马帝国那里继承到一星半点的优秀基因

菲亚特·列维里M1914重机枪是意大利人自己研制出来的第一款重机枪,也是一款水冷式重机枪,由意大利军队一位年轻的军官提供设计思路和原理,并由菲亚特公司生产,而该枪的名字也由这位军官和生产公司的名字共同命名。

但一战后二战前重机枪的发展速度很快,而菲亚特·列维里M1914也很快就落伍了,特别是其使用的6.5×52毫米卡尔卡诺步枪弹相对已经较小,有效射程和杀伤力明显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到了1930年,意大利军方开始着手研制新一代重机枪,用以取代已经明显跟不上世界主流重机枪水平的菲亚特·列维里M1914重机枪,这就是后来令世人大感惊愕的布瑞达M37。

博物馆中的布瑞达M37重机枪

布瑞达M37专门设计了全新的8×59毫米布瑞达步枪弹,有效射程达到了1000米,最大射程4500米,这样的性能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该枪绝对算不上是一挺实战中士兵称心如意的好枪。其放弃了菲亚特·列维里M1914的水冷枪管,采用气冷枪管,枪管长780毫米,全枪长1270毫米,全重19.4公斤。不过该枪毛病不少,射速极低,虽然理论上号称能达到每分钟450发,实战中也就勉强能到每分钟200发的水平,同时期德国人的MG42每分钟的射速可以达到1200发,两者火力延续性天差地别。不过射速慢却也能缓解枪管过热的问题,但布瑞达M37是可以换枪管的,而且更换十分方便,所以其极低的射速根本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布瑞达M37使用的8×59毫米布瑞达步枪弹和供弹板

布瑞达M37最为怪诞的地方就是其供弹机制,该枪采用弹板供弹的方式,子弹一发一发的卡在供弹板上,而在装弹射击时,供弹板背面朝上,子弹朝下,每打完一发,空弹壳会被抽壳钩从枪膛中抽出,重新跳回弹板,直到一整个弹板打完,供弹板也才会跳落,也就是说该枪自带空弹壳回收功能。为了提高火力密度,需要一名副机枪手专门在一旁给机枪供弹,而为了防止射击卡壳,副机枪手还要给供弹板刷油。

其实这种搞怪的设计风格不是意大利人第一次采用了,此前他们还曾在一款名叫帕里诺M1908的重机枪上采用过相似的设计。布瑞达M37可靠性差、操作复杂、火力延续性也很低,该枪堪称败笔。丘吉尔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万幸意大利成了德国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