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狙养成记:曾仿制苏联狙击步枪 却不知有专用子弹

军迷圈官微
文|观察眼
喜欢看战争剧的朋友们对这样一个角色一定是记忆很深,每次他的出现就意味着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他的存在往往会大幅迟滞另一方的军事行动,而他也是作战双方均想除之而后快的目标,他就是“狙击手”。一名狙击手除了要拥有高超的射击本领以外,还要及时的分析战场环境,合适的选择最有价值的狙杀目标。当然了,再厉害的狙击手没有合适的武器也难以发挥作用,狙击手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狙击步枪。

从国际上看狙击步枪相较于热兵器诞生的时间轴来看,它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诞生后只经历了短暂的沉默,就进入了快速的发展车道。而我国在建国后百废待兴,并未投入过多的资源在这样的高端武器领域,直至70年代末期我军才将狙击步枪的研发提上日程。

我国著名狙击手张桃芳,曾经使用莫辛-纳甘M1944-30型狙击步枪(严格来说前期使用的是莫辛纳甘马步枪),创造了狙杀214名敌军的战绩。该枪在建国后很长一段内作为替代狙击步枪的枪型服役,直至70年代仍在服役,之后根据缴获的苏制德拉贡诺夫(SVD)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出自己的半自动狙击步枪。

苏制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是在1963年设计定型,用来替代莫辛纳甘的狙击步枪,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优化,于1967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德拉贡诺夫狙击步枪的定位,更像是一把精确射手步枪,因为在苏军的设计定位中,SVD的定位是支援连排作战的精确打击武器。
同时从它的弹药类型来看,该枪使用的是7.62x54mmR步枪弹,该弹药是在1891年设计生产,用于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7.62mm重弹。SVD在被我军缴获后移交至后方军工部门进行逆向仿制,以此为基础仿制了79式狙击步枪,并于1981年正式交付老山前线部队使用。

作为战时应急仿制服役的一款狙击步枪,79式狙击步枪的大体结构与SVD相差无几,均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枪机闭锁设计,使用10发弹匣供弹,配套4倍光学瞄准镜。79狙装备之初大量采用的是53式步骑枪所采用的7.62mm步枪子弹,或者是传统装备的7.62mm机枪子弹,这导致79狙在远距离射击时射击精度并不高,而且因为机枪子弹装药量较大,造成的枪械后坐力较大。

但是事实上如上文所讲,SVD是有自己专门的7.62x54mmR步枪弹的。受限于国际局势影响,专用弹药这一点并不为我军所知,所以79狙在一段时间内战斗效果并不理想。在后期的85狙的设计定型中吸取了79狙在实战中反映出的问题,但是毕竟是仿制的武器,在细节的加工设计中并不理想,即使在后期使用SVD专用的狙击弹射击时,精度依旧低于SVD。

作为我国第一代服役的专业狙击步枪,79/85狙在服役初期曾经创造出大量骄人的战绩,在对外作战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射手。但是79/85狙毕竟是为苏联设计的武器,对应射手的体型更适合欧洲人,我军战士使用时显得多有不便,加上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79/85狙逐步被国产的88狙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