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靶场射出一道光束 数枚空空导弹被摧毁

军迷圈官微
文|军情解析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测试的激光武器系统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空军在墨西哥州的“白沙”靶场成功的测试了一款新型激光武器原型机。该激光武器由美国著名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F-22和F-35的主要承包商),该武器研发的初衷是能够装备在未来的战斗机上,使其能够拦截地空导弹以及空空导弹。
此次拦截试验十分成功,这套激光武器成功的拦截了战机发射的数枚空对空导弹,充分体现了激光武器的威力以及拦截效率。尽管从外形上看,这套激光武器原型机已经十分紧凑,激光武器的核心已经做的极小,但是对于长度仅仅只有20米不到的战术飞机来说,依然显得十分庞大,要想装备到战术飞机上,还要有漫长的过程。

早期激光武器设想图
实际上激光器对于军迷来说并不陌生,早在1960年,美国修斯飞机制造公司的科学家梅曼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固体激光器。而进入70年代后,美国和苏联均研发出了实验性质浓厚的战略激光武器系统(用来致盲或者是拦截卫星)。而到了21世纪,激光在医疗、建筑、测绘等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光武器有着大多数定向能武器都有的缺点,那就是能源消耗十分巨大,因此无法安装到飞机上,而激光武器小型化以及战术化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

冷战末期苏联研发的1K17激光坦克
激光武器除了能源这方面的劣势以外,可以说在其他方面全面优于现代的导弹武器,特别适合进行防御拦截作战。众所周知光速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万公里每秒,远远超过了任何一款防御系统的速度,因此只要观瞄、搜索系统足够先进,那么目标就有绝对的不可逃逸性。而且激光武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持续发射,数台激光武器联合防御就能使得抗饱和打击能力极大的增强。除此之外,激光武器的损耗十分低,发射一次仅仅只需要数十美金到数百美金,和现代远程防空导弹百万美金的使用成本来说,算得上极为低廉,这也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激光武器的主要原因。

美军的ABL激光武器系统
实际上这并不是美军第一次将激光武器搬到飞机上。早在1998年,美国就开发出了ABL激光反导拦截系统。受制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以及笨重的能源系统,整个设备重量高达80余吨,因此只能安装在当时世界最大的客机波音747身上,原本的机鼻被体积庞大的激光器所替代。然而虽然ABL激光器的功率达到了要求,但是由于机体本身的震动在加上空气湍流对机身造成的影响,其40厘米直径的光斑根本无法在400公里的距离外精准的照射在弹体上,即便是最佳状态下ABL的照射距离也就160公里左右,甚至只有80公里,最终到了2011年,ABL系统被迫下马。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推出的激光武器系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的激光武器体积已经可以缩小到让人可以忍受的地步,去年德国莱茵金属推出的激光武器就可以安装在“天空盾牌”小口径高炮系统的基座上,可以执行精准的近防拦截任务。因此美军希望在其第六代战斗机上安装这一高效的防御系统。

美军未来空战想象图
虽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此次展出的激光武器仅仅只是原理样机,但是其足够小的体积已经让军迷们看到了希望,甚至可以直接安装在轰炸机、运输机等大型作战飞机上。或许电影《星球大战》里面激光漫天飞的场景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