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A首坠毁,飞行员落地前可能已经昏迷 原因或被隐藏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刚刚宣布F-35机队形成初始战斗力,如今,日本一架隶属于三泽基地的F-35A战斗机就已经意外坠毁了。同时,这架飞机还不是日本从美国原装进口的产品,而是日本第一架刚刚下线的自产F-35。这无疑给刚刚恢复点信心的日本航空工业来了一记结实的直拳。
根据目前日本媒体的公开信息,4月9日晚上日本一架F-35A战斗机在起飞大约30分钟之后,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而在疑似坠机之后,海自,海上保安厅等迅速出动力量进行搜索,直到4月10日在海上发现了部分飞机残骸,海面浮油,但没有发现飞行员。
4月10早上,日本防卫大臣岩屋毅宣布已经确认上述消息属实,并要求停飞剩余F-35,首先全力搜救飞机驾驶员,然后调查事故原因。
而在众多关于事件发生原因的猜测当中,日本方面似乎把问题首先指向了发动机:在坠机不到1天之后,日本方面宣布自产F-35战斗机的发动机承包商IHI在部分零件和维修器材上造假,并给于行政处分,并勒令整改。
IHI也是不敢怠慢,又是点头,又是鞠躬,做足了道歉的姿态。而官方的态度明显给了外界一个强烈信号:坠机是因为发动机机械故障。不过,要是就此得出坠机结论未免太过草率了。
因为就在去年,美国也曾坠毁过一架F-35B,当时就说调查具体原因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如今过去了半年多,美方也没有一个关于坠机具体原因的可靠调查报告。
联系到F-35被《国家利益》杂志多次吐槽问题太多了,美军调查人员估计直到F-35全身都是病,也不知道从哪儿起手调查吧。当然,美军或许已经搞清楚了问题,只是不愿意公开。

而近几年,日本制造业崩塌的不仅是名声,也是曾经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到“躬匠精神”,日本经历了神户制钢篡改产品数据,高田安全气囊爆炸,三菱产品数据造假,新干线车体裂缝等等丑闻之后,似乎已经完全崩塌。
在F-35A刚坠机不到1天就把矛头对准发动机,日本政府似乎有点让日本制造业背锅的嫌疑—反正制造业也是破罐子破摔了,再加一项也无所谓。而这恰恰说明,自组F-35战斗机的问题,可能远不止发动机这么简单。
根据现有的消息,当时驾驶该飞机的是一名40多岁的日本空军少校,按理来说飞行经验丰富,况且自从日本确认购买F-35之后,就将相关的人员派往美国进行集中训练。同时,这架飞机当时正在于其他的3架F-35战斗机进行编队飞行训练,不存在战术训练科目,不存在因为做战术动作导致坠机的可能性,战斗机夸代训练不足的问题因此可能并不存在。
而机械故障的特征也不明显。因为如果情况突然,机械故障,火光四射,自然存在目击者。然而,据报道飞机是相当沉默的完成了“消失”,飞行员甚至没有进行电台求救,也没有进行跳伞。事情发生后,日本网友甚至一度认为战斗机启动了隐身功能叛逃了。
据称,当时与该飞机通讯的地面指挥人员在坠机前还试图与F-35上飞行员的飞行员保持联系,但是突然间对方完全失去了应答,随即飞机从雷达屏幕消失。实际上F-35战机上有非常先进的自身态势感知系统,如果存在突发状况,飞行员可以提前知道并预备弹射。

不过,在发现残骸之后,这个流言不攻自破。但在以上清晰明确信息之下,倒时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此次事件不排除只是一起因为座舱供氧出现问题导致的坠机,也就是说,在坠机前,飞行员可能已经陷入昏迷当中。
在F-35战斗机全身都是的病当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存在,那就是座舱供氧系统故障。其实早在2017年,美国空军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甚至险些造成坠机。
2017年,亚利桑那的卢克空军基地正在进行高密度的F-35集训,但是先后报告了5起有关F-35战斗机上飞行员发生缺氧状况的报告。后来的报告还显示,这5起事件都发生在15000米左右的高空飞行中,在这样的高度进行训练时,供氧系统一般需要进行加压供氧,防止因为气压不足导致的飞行员缺氧。

同时战斗机供氧系统会在飞行员弹射之后起作用,保持飞行员供养的持续性。而为了防止出现的意外情况,一般在主供氧系统之外还会装备备用供氧系统和紧急供氧系统,实际上,上述的五起飞行缺氧事件当中,F-35的战斗机OBOGS机载制氧系统的确出现了问题,也正是因为飞行员的生命保障系统LSS触发了警告并自动打开了后备氧气供应,才使得战斗机幸免于难。
其实,不只是F-35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美军F-22,供氧问题也曾是是一个导致过严重事故的问题。

2009年,美军F-22战斗机连续发生了9起缺氧事件,但是丝毫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在2010年,一架 F-22在训练时与地面失去了联系,最后在阿拉斯加机毁人亡。事故最终的调查显示,飞行员事发前很可能因严重缺氧而陷入昏迷状态。
不过,制氧故障的问题也存在诸多疑点。
首先,坠机地点发生在距离海岸173km的地方,属于近海地区。而当战斗机在12000米以上高度进行飞行时,才需要加压供氧,以保证飞行员摄入足够的氧气,而在12000米以下,只需要小压力供氧即可,即使不存在小压力供氧,飞行员大多只会感觉疲劳,而不会眩晕。目前日本方面未公布失事飞机的飞行高度。因此还不能一口咬定一定是供氧问题。

其次,一般除供氧系统之外,战斗机都存在后背供氧和紧急供氧。除非日本自组的F-35A根本没有安装,这要是属实情况就非常严重了。
最后,美军F-22,F-35的供养故障问题也并非机械问题,而是在特定飞行高度或者特定飞行动作之下,与供氧系统相关的配套系统存在缺陷,才导致供氧不足。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日本的F-35A使用的是自己设计的供氧程序系统,如果是这样,确认之后,这就不是日本产F-35A的问题,而是美国程序设计的问题了。
从目前日本的表现来看,把问题往制造业上引,说明日本可能在隐藏真正的坠机原因。
而作为号称全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系列型号之一,F-35A的首度坠毁自然引起了全球注意,不过,日本光速强调“发动机故障”和“日本产”两个关键词。似乎是想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推,其用意十分明显:坠机这已经不是日本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了F-35A的全部用户和潜在用户。

然而,在目前坠机依然不排除F-35A系统的供氧系统设计缺陷问题的情况下,日本企图一个人担责任,背后不是美国人的意思,恐怕就是想掩盖真实的坠机原因了吧。